9成學童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 癌基會辦比賽推廣大豆料理

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

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學童營普遍養攝取不均衡,僅一成學童每周有吃到「植物性蛋白質」。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營養師黃翠華表示,大豆是「豆魚蛋肉」中最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但調查2萬份學童問卷發現,竟然只有一成每周有吃到,大部分都是吃「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希望推廣豆類食品融入民眾的日常飲食中。

癌症關懷基金會昨與陳永泰公益信託舉辦第二屆「親子料理大賽」指定使用大豆,如黃豆、黑豆、毛豆等材料做為料理主題,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共襄盛舉。

黃翠華表示,大豆擁有完整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為蛋白質食物類「豆魚蛋肉」中重要性排行榜首位,是相當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但不含膽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含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維持腸道健康,天然大豆及其製品是目前最推薦的蛋白質來源,部分大豆製品鈣含量高像是板豆腐、豆干,更是補鈣的好食材。

豆類吃太多是否會產生「草酸鈣」,造成腎結石風險增加?黃翠華說,豆製品中的草酸含量不高,民眾常擔心與菠菜共同食用會產生草酸鈣,但結石問題仍是「飲水量」、「運動量」不足導致,每天引水達1800c.c都能夠代謝出體外,不會進入血液中沉積。

國宴御廚雷議宗表示,許多人因為不喜歡豆味、怕脹氣所以不喜歡吃,建議黃豆及黑豆在煮之前,「先浸泡8至12小時」,讓豆子有小芽發出,此步驟稱之「催芽」,目的是讓豆子產生酵素,讓營養變成更小的分子,能有更好的吸收,避免脹氣,且風味最佳。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則說,大豆生長周期較肉類短,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肉類,對環境友善兼顧營養,是適合全家大小的吃的食物,基金會並不只幫助癌友抗癌,也著重於防癌推廣,今年是基金會第二次舉辦料理比賽,活動結合食農教育、營養知識更響應環保永續,期待幫助更多小朋友從小建立飲食營養觀念,遠離疾病,健康成長。

至於網路傳言常吃豆類製品容易「性早熟」。黃淑惠澄清,天然的黃豆及其製品含有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與動物雌激素不同,目前研究並未證實天然食物中的大豆異黃酮會促進性早熟,適量每天攝取2至3份大豆製品是安全的,減少暴露到環境賀爾蒙才是避免性早熟的關鍵。

本屆金牌料理王由俞悅樂家族獲得,以「豆乳pasta佐毛豆漢堡排」獲得評審一致高票肯定;銀牌料理王則由張元赫家族的「日式雙豆大阪燒」、邱郁湘家族的「鬆餅的挑豆」獲獎;郁湘爸爸提及因為自己罹癌,開始重視飲食,也獲得本屆的現場人氣料理王。

黃翠華表示,大豆擁有完整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為蛋白質食物類「豆魚蛋肉」中重要性排行...

本屆優秀獲獎參賽者還有鄧思勻家族獲得最佳料理創意獎為,徐若馨家族獲最佳團隊默契獎,林湘汮家族獲得最佳活潑聰明獎;另外,本屆比賽辦網路票選,吳宸赫家族得到超過600個按讚數,榮登本屆網路人氣料理王。

癌症 網路 豆製品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