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民眾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 4成是在馬路邊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有33名兒少遭受兒虐,這種暴力離我們並不遠。兒盟昨發表 「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報告,發現近9成的民眾(87.9%)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大聲責罵/用力拖走小孩。其中更有16.6%的民眾表示他們每個月都會目睹這種事件,逾4成民眾(42.5%)是在馬路邊目睹、稍有不慎將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民眾6成選擇「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只有31.2%民眾會上前勸阻或尋求協助 。

至於地點,以百貨公司、超市或便利商店(54.7%)最多,其次是在餐廳或美食街中(54.5%);42.5%在馬路邊目睹、30.6%在公園或兒童遊戲場,也有14.9%在校園、補習班或安親班附近。兒盟表示,這顯示多數的兒少不良管教行為發生在大量人群目睹的公共環境,容易造成當事孩童自尊心低落、身心受傷、親子關係不佳。

許多被目睹暴力的地點是在補習班、校園、兒童遊戲場域。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認為,原本應該是孩童感到安全和受保護的地方,卻發生了暴力事件,對處於同一場域的兒少產生目睹暴力的負面影響。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指出,兒童若在暴力環境中成長,往往會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痕。

調查發現,大多數民眾對於這種事件的處理方式是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占60.6%;其次是裝沒看到或不處理,占33.5%;還有一些民眾(31.2%)會自行上前勸阻、請該場所負責人或保全協助勸阻,以及報警或打保護專線。

經歷公共場所教養衝突的家長中,近7成(68.9%)的家長表示希望旁人忽略哭鬧中的孩子,給出空間和時間自行消化處理,希望旁人不要白眼或顯露不耐煩表情以及不要批判干涉管教的家長,也分別占了5成3及4成7。顯見公共場所發生的教養衝突不僅對孩童身心產生影響,也讓家長產生心理壓力,

兒盟昨天公布「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調查報告,近9成的民眾(87.9%)曾在...

白麗芳指出,此一調查反映了民眾對公共場合暴力事件的關注,也呈現民眾目睹兒少暴力行為時不知如何應對。兒盟提出「No Hit Zone零暴力空間」倡議行動,目前已獲得全國近千個據點加入。成為「零暴力空間」的場域,會在空間中醒目的地方張貼和擺放零暴力標誌、海報、文宣品等,讓進出人員知道「這裡是一個零暴力空間」,達到宣示和提醒的效果。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補習 小孩 家庭暴力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