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新冠疫情「為何不學中國方艙醫院?」 莊人祥曝內幕

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多,政府、醫事人員、民眾共同抗疫,一度因為本土「加零」而振奮人心,但2022年開始全台流行,延伸出一連串的防疫問題。醫師表示,直到新冠大流行,才暴露出台灣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的投入並不足以因應迅速動員的需求。疾管署長莊人祥則說,SARS過後確實有將「啟動體育館」收納病人納入防疫整備規劃,但防疫指揮官一開始就定案徵用防疫旅宿,以及設置集中檢疫所,因此並未施行「方艙醫院」。

面對新冠疫情台灣初期防守相當完備,本土幾度清零。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表示,台灣很早就認清事實,知道醫療量能不足以應付大規模的新冠流行,不僅收容空間有限,醫療設備、醫療人力都是問題,台灣防疫初期並未抱持僥倖心態,在沒有抗病毒藥物、疫苗前題下,主要靠NPI(非藥物介入措施),以及國人高度積極的配合。

不過,新冠疫情後續卻出現醫療體系緊繃,防疫物資紊亂的情形。陳宜君指出,新冠疫情不僅大規模,流行期間又很漫長,當醫療體系長期投入防疫後,才暴露出目前台灣公共衛生、醫療體系並不足以因應迅速動員的需求,「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以及「緊急醫療網」的分工、整合作業並未做好規劃。

講座現場醫師提問,當時為何沒有採行中國「方艙醫院」的方式,收治數量龐大新冠感染者。講座主持人莊人祥回應,台灣2003年SARS疫情後確實有將「啟動體育館」納入當大量流行病患增加時的因應措施中,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20年1月底就已拍板,設置集中檢疫所,徵用休閒旅宿、政府部門宿舍,當時建置6間,武漢包機時就徵用了3間,但當時沒有人料想到新冠疫情會流行這麼多年。

「從沒想過要用中國方艙醫院模式。」台大副校長張上淳則說,疫情期間其他國家也有啟動臨時醫院的模式,但中國方艙醫院不太一樣,完全沒有隔間,當時討論過,認為這樣的模式「在台灣、在這個年代」並不可行,因此以防疫旅宿負擔輕症病患,中重症轉送醫院;後續疫情流行也以居家照護等分流方式負擔醫院負擔。

為因應未來可能的流行疾病,疾管署啟動「後疫情時代白皮書」撰寫流程。莊人祥指出,防疫白皮書總共有9個章節,包含疫情監測預測、醫療應變、疫苗藥物、快篩試劑、口罩防疫物資、邊境檢疫、資訊科技、校園防疫、風險溝通。目前初稿以完成,預計最近將進行修訂,付梓後將成為台灣未來面對下個大流行的一項紀錄。

負責「後疫情時代白皮書」撰寫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白皮書撰寫邀集50多位產、學、研領域專家,但並不是白皮書撰寫完成後,日後所有疫情的問題都能夠解決,疫情期間相當關鍵的問題其實是在「民眾的溝通」,需要各界共同努力,而未來新世代也會有新的方式因應。

面對疫情期間四竄的假消息,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許多時候並不是專家不願意出來講,而是反擊假消息需要有「科學證據」,假消息出來後,很難立刻就有分析數據可以澄清,疫苗相關的假消息之所以會以訛傳訛,就是因為少了可以靈機應變的數位平台。

疾管署長莊人祥、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今主持台灣醫學周「COVID-19防疫工作之檢討...
張上淳表示,白皮書撰寫邀集50多位產、學、研領域專家,但並不是白皮書撰寫完成後,...

陳宜君則說,要順利度過新冠疫情,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最基本的,疫情三年太多資訊,有正確的有錯誤的,但許多時候是透過人民對彼此、對政府的信任而度過,AI時代來臨,資訊、信任的議題將更加受到挑戰。

方艙醫院 新冠肺炎 台大醫院 莊人祥 集中檢疫所 張上淳 疾管署 陳時中 清零 陳秀熙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