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醫療奉獻獎得獎感言/林逸民7H心訣 傳承良醫薪火

聯合報 林逸民/五福眼科診所院長
第33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眼科醫師林逸民(左)與病患的關係如老友般熟悉。他投稿聯合報...

台灣歷史上一直有歷代醫療前輩無私奉獻,幫助偏鄉弱勢、致力於醫療平權,其中包括我的岳父陳五福醫師。後進醫、護傳承薪火,默默耕耘,許多為善不欲人知。

33年前,立法院厚生會創會長黃明和總裁與當時的衛生署長張博雅共同發起主辦「醫療奉獻獎」,從此每年挖掘出最感人也最動人的奉獻事蹟,許多個人最尊敬的師長都是醫療奉獻獎得主,包括我的姊夫呂鴻基教授(第31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可說為醫者立下典範,為台灣社會帶來一股向善的力量。

如今個人也成為其中的一員,備感榮耀,環顧今年其他得獎者,許多年輕有為的後進也已經耕耘二、三十年,代表台灣每個世代的醫者仍然在繼續傳承奉獻的薪火。

第33屆醫療奉獻獎的得主,其奮鬥與情懷都相當激勵人心,忝為其中最為年長的一位,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之餘,也分享個人數十年行醫所恪守的「7H」心得。

1.「Honesty」誠實:醫者需誠實的對待患者,誠實不僅是盡最基本的告知義務,也包括對自己誠實,拋棄偏執與自負心態,需要其他醫療專業的奧援時,就該協助患者轉介。

2.「Humanity」人性:醫療始終根基於人性,不論醫療科技如何發達,醫者都時時不能或忘:有深厚的人性關懷,才是真正的良醫。

3.「Heart」用心:將心比心,視病猶親,是醫學教育的圭臬。

4.「Humility」謙虛:醫學是一門仍在發展中的科學,醫師並不是全知全能,對於臨床現象,要維持謙虛的態度。

5.「Humor」幽默感:醫師與其他行業最大的不同,就是上門來的是患者,大多有病痛在身,自然難展歡顏,因此醫者對待患者,幽默感非常重要,讓患者能擺脫陰霾,重拾歡笑。

6.「Healing」醫治:醫師治病是天職,但醫師都應有認知「Doctors treat, God heals」,醫師只能施以治療,但治療並不能保證治癒,之後患者恢復、痊癒,是上帝的恩典。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7.「Hope」希望:醫療並非萬能,常有力有未逮的時候,遇上難治之症時,除了醫療外,還要給予患者心靈的希望,更需慰藉病患家屬。

若能做到「7H」,相信醫師同僚們,必然都能成為對社會貢獻卓著的最佳良醫。醫者為醫療奉獻,但自己也會年老,身為得獎者中最年長的一員,往後也需要各位醫者的照顧,也請諸位不離不棄。再次感謝主辦單位,以及所有為台灣盡心盡力的醫護人員。

醫師 患者 醫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