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列入馬來西亞華文試卷考題…考生私訊龍應台求解答 釣出過來人這麼說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文化部前部長、作家龍應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林伯東攝影

作家龍應台的作品《目送》深受國內外華人讀者喜愛,書中有某些段落也成為語文科考試的閱讀材料。龍應台日前在臉書發文,稱收到馬來西亞高三學生的訊息,表示自己《目送》裡的一篇文章「散步」被納入獨中統考考題,引發台馬網友熱議。

龍應台指出,突然收到好幾個來自馬來西亞高三學生的提問,自己的散文作品「散步」出現在華文考卷裡,試卷上的題目設計如下:

一、作者仔細描寫「我把大字報一張一張拾起,一張一張疊好,捲起,然後小心地塞回圓筒。」而不是寫「我把這些海報收拾好,然後小心地塞回圓筒」。作者用意為何?

二、文中寫到「一抬頭,看見電線上黑溜溜的一長條,全停滿了燕子,成千上萬隻,悄悄地,凝結在茫茫的夜空裡。」請問這和母親有什麼關聯嗎?

三、文中的「燕子」和漂泊有關嗎?

四、一開始是燕窩,結束時有燕子。這跟母親有關嗎?或者跟母女?

龍應台一併附上「散步」的完整全文,邀讀者們一起發揮文字想像。有網友留言「哭哭,一旦變成考題,我立馬不會答」、「這篇文章適合慢慢欣賞、細細體會,變成考題就失去意義」、「很有慈悲心的出題老師!真正的送分題!只要有寫,都算是答案吧?換個說法,可能連出題老師也不知道正確的答案?又或者,連作者也忘了當時筆下的真意?」、「希望老師不要有標準答案啊!因為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莱特」。

有網友提供ChatGPT 3.5的回答如下:

一、作者仔細描寫「我把大字報一張一張拾起,一張一張疊好,捲起,然後小心地塞回圓筒。」而不是簡單寫「我把這些海報收拾好,然後小心地塞回圓筒」,可能是為了強調主人公對這些海報的細緻處理和珍惜。這個動作表現了他們對母親的深情和關心,以及他們對母親已經無法辨識字的現實的理解。

二、文中描述的「一抬頭,看見電線上黑溜溜的一長條,全停滿了燕子,成千上萬隻,悄悄地,凝結在茫茫的夜空裡。」與母親的情感狀態有關,可以被視為象徵。燕子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鳥類,它們在夜空中自由飛翔,而母親則被困在失智症的困境中,無法自由。這種對燕子的描述可能是一種比喻,代表著母親渴望自由和回憶的自由。

三、文中的「燕子」可以被視為與漂泊有關。燕子通常是候鳥,它們在不同的季節之間遷徙,這種遷徙可以被視為漂泊。與失智症相關的母親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自己的思緒和記憶像漂泊的鳥一樣,時而回到過去,時而迷失在現實之中。

四、故事一開始提到了燕窩,是一種珍貴的食材,可能代表著母親的價值和珍愛。而故事結尾描述了燕子,這可能是一個象徵,代表母親的內心情感和思緒的漂泊。整個故事似乎在探討母親的失智症對母女關係和家庭的影響,以及對過去和記憶的思考。燕窩和燕子之間的聯繫可能表達了一種情感上的轉變和漂泊。

有過來人留言說,「這是2023年馬來西亞的華文獨中高三統考華文科目的考題,考生平均年齡是18,我也是獨中畢業生」,該網友作答如下:

一、作者的用意是用生動的文字具體地描述當時的情景,以使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當時的情景。

二、這段文字當然和母親有關,這段文字是比喻作者對於母親生病的無奈、憂慮與恐懼,就像電線上成千上萬隻燕子,密密麻麻,無所適從。

三、文中的「燕子」和漂泊有關,因為燕子屬候鳥,秋去春回,不忘舊巢,比喻作者在歐洲漂泊多年,最終回歸家鄉。

四、一開始是燕窩,結束時有燕子。這文字與母親有很大的關係,作者以燕子的比喻來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他定將孝順母親。

統考是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的私人全國考試,國外有多所高等學府認可統考的學術水平,包括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澳洲、紐西蘭、英國、美國等,都接受獨中畢業生以統一考試證書進行報讀。

龍應台 馬來西亞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