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整合+群組支援 提升中風辨識率

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為提升緊急救護員的腦中風辨識率,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教育課程」,近兩年半來,陸續造訪十七個縣市消防局,近四千人參與課程。六都緊急救護員腦中風辨識率普遍較高,其中台南市政府消防局結合「辛辛那提」、「LAMS」等兩大腦中風評估量表,建置E化通報系統,在平板電腦輔助下,有效提升腦中風辨識率。

台南市政府消防局與成大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合作,整合兩大腦中風評估量表,以增加腦中風辨識度,緊急救護員依照施測結果,在平板螢幕上點擊對應的項目,例如:臉部不對稱、語言不清、單側手臂無法舉起、雙手握力不足等,系統根據量表計算出分數,判斷病患是否為大血管中風,並會建議送往的急救責任醫院,可以減少緊急救護員單靠人力辨識所產生的誤差。

成大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分析一一○年一月至一一一年六月,經緊急救護員送至成大急診的兩百四十八位腦中風個案,其中大血管中風個案判斷準確率達七成,整體腦中風辨識度更高,有效引導治療方向,成效顯著。

雲林縣消防局在急救研判上也有獨到之處,雖然資源有限,但與在地醫師及嘉義等地的熱血醫師建立群組,只要緊急救護員提出問題,就能在短時間內收到專業意見。

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科長簡鈺純表示,目前六都緊急救護員腦中風辨識度都能在八成以上,為了減少悲劇的發生,衛福部正著手整理一一九經手腦中風個案的後續狀況,其中就包括緊急救護員是否正確辨識,未來透過更有系統教育訓練,相信可以提高辨識度,縮短急救時程,讓更多病患能夠在時限內接受治療,減少失能。

腦中風 救護員 成大醫院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