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犬衝突危機日增 野保團體認為「這方式」效果有限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即時報導

遊蕩犬隻在野外不僅造成人犬衝突、農作損害,同時也造成野生動物大量被咬傷、咬死;野保團體今天首度公開研究資料顯示,認為禁止餵養是減少遊蕩犬數量最好的方式。而目前執行的TNR成效很有限;而農業部10月在苗栗、台中、南投啟動「於特定生態熱區試辦特定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專案」計畫;遭野保團體認為對計畫執行一無所知,呼籲農業部公開計畫完整內容,供外界審視,同時認為,應該禁止餵養,才有助計畫推行,TNR效果很有限,試辦計畫應該回歸專業。

野保團體認為,試辦計畫內容應確實資訊公開;應有長期規劃,從政策與法規面全面重新檢討;計畫設計與數據分析應具備科學性;試辦區內應禁止餵養,但應補強法律與教育;認同強化飼主責任宣導,並應對家犬進行絕育;所有子計畫應受適當監管以避免多頭馬車;流浪動物管理政策的源頭管理檢討。

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表示,10月份苗栗、台中、南投三縣市的計畫已經核定,核定計畫前,已分別到縣市跟後續執行計畫的動保團體與縣市政府座談,這幾個縣市都在做村里說明會,後續找到專業團隊,還會開始由村里長帶著、逐戶進行家訪。

他表示,執行過程要進行餵食管理,地方政府執行時要有目的,若是為了食物誘捕野犬,達到目的後就不應該餵養;現場也會豎立告示牌不做餵食;長期而言,比較重要的棲地、國家公園,地方政府也有自治條例可限制;另外餵養對環境造成影響,也可以找地方環保局一起以廢清法處罰,禁止餵食部分可以討論,野外所有動物都不應該人為餵食,不限那些物種。

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許皓捷表示,禁止餵食是減少遊蕩犬數量最好的方式,餵食會提高遊蕩犬的出生率,增加懷孕胎數,母犬充足奶水提高繁殖率,也縮短幼犬離乳時間、充足營養會提早下一次發情時間,提高出生率。

他表示,過去執行多年的TNR(捕捉、絕育、放回)試行這麼多年,沒辦法減少遊蕩犬數量,一隻母犬一年懷孕兩次,一次6至10隻隔年達到性成熟;用一對野犬第一年產12隻、第二年84隻、第三年588隻,除非絕育率長年達到85%以上,且沒有新的棄養個案,否則TNR無法有效減少遊蕩犬的數量,也會增加捕捉到新的母犬的困難度,隨著絕育率增加,捕捉客觀上很難達到85%絕育率,禁止餵養是有效經濟的方式;若不餵一般野外遊蕩犬壽命一到三年,餵食延長壽命、增加出生率,禁止餵食可有效減少。

台灣野生動物救傷與保育學會籌備處獸醫師蕭舜庭表示,餵養增加主要執行計畫困難的重要因素,沒辦法真正達到動物福利,包括創傷、疾病等,也延長遊蕩犬貓受苦時間,在眼前做了愛心,但實際看到不到的地方正在受苦,需要跟愛爸愛媽溝通,也希望在試辦區內不要餵養,有主回歸主人不要放養,無主回歸收容所。

國內遊蕩動物議題懸宕數十年,近年來遊蕩犬數量已經突破15萬大關,犬貓不論是在外流...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陳美汀表示,遊蕩貓狗不僅只是侵害野生動物的問題,其實是全台灣的問題,呼籲民眾一起來關心,要求政府必須態度明確,要能重視專業資料,提出專業建議,政府部門積極回應與討論提出辦法。

農業部 獸醫師 動保團體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