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研究發現新型「多醣合成酶」可研發抗菌疫苗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

細菌感染對人類健康威脅甚鉅。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副教授謝尚逸近期一項登上國際期刊的研究,成功找出4種過去不曾發現的「多醣合成酶」。他表示,研究結果將可用於抗生素研發或開發細菌疫苗,可望應用於未來幫助人類對抗細菌感染,「為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謝尚逸指出,研究團隊首創「多醣合成生物平台」,用以鑑定新型多醣合成酶,並生產客製化的複雜醣分子結構。多醣合成酶結構十分多元,研究團隊花了4年時間開發了第一個「多醣合成生物平台」,能用於快速鑑定不同種類細菌的多醣合成酶。利用此平台,團隊近期發現4種全新的多醣合成酶,由於多醣合成酶大多是膜蛋白,功能鑑定很不容易,「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任務。」

謝尚逸也說,此平台可讓研究人員快速找到不同類型細菌的多醣合成酶,有望為細菌感染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新的多醣合成酶之發現,還可以作為小分子化合物的標靶,用來阻斷細菌細胞壁多醣的合成,開發新型抗生素及細菌疫苗。

他解釋,多醣是一種代謝物,並非人體基因的直接產物,須經過合成酶作用才能生成。這次研究的技術,是將基因放在系統中,就能分化多種多醣合成酶,有如「細胞工廠」概念,未來能據以研發對應不同細菌菌種的針對性疫苗。這次研究找到的多醣體,若研發為細菌疫苗或抗生素,主要可針對梭菌綱(Clostridia)的細菌,包括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格蘭氏陽性菌等,破壞其細胞壁,讓細菌無法生存。

過去多醣合成法的主流方式有兩種,一是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的 「一鍋式酵素合成法」,二是德國科學家Peter Seeberger教授的「固相多醣合成法」。研究團隊開發的「多醣合成生物平台」,則是第三種多醣合成的方法,利用酵母當作多醣合成的細胞工廠,大幅縮短合成時間,這對於量產多醣次單位疫苗具有重要意義,為疫苗和多醣藥物開發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北醫大藥學院謝尚逸副教授研究登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
北醫大藥學院謝尚逸副教授(中)研究團隊成員。 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此研究近期登上國際頂尖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疫苗 團隊 抗生素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