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器官移植優先權人數不多 專家指政府應做好這件事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2014年施行「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讓捐贈器官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等候器官移植將有優先權。如今制度上路近10年,依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簡稱器捐病主中心)估計,至今利用優先權進行器官移植人數約20、30多人。專家表示,此人數多寡與政府有無積極推廣器捐,有很大關係,政府一定要加強宣導。

推動器官移植優先權的北醫大公衛學院講座教授李伯璋說,器官移植優先權為世界各國推動大愛器捐的優先政策之一,可見對提升器捐風氣有一定的作用,可惜的是,近幾年來均未看見政府積極推動器捐,「如果政府不說,民眾又如何知道」,而提升器捐風氣對等待器官移植的末期病人來說,十分重要,政府應要扮演推動的角色。

李伯璋說,器官移植優先權,是讓大愛器捐除以大愛為出發點外,也給予捐贈者配偶或三等親內親屬,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空間。

林口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江仰仁說,受惠於器官移植優先權的人數,20、30人也算已有成效,而影響使用人數多或少可能有兩個因素,第一、捐贈器官者的配偶或親屬可能不需要器官移植;第二、國內器捐風氣仍有待提升,當有愈多捐贈者,受惠器官移植優先權的人才會有所增加。

「提升器捐風氣,政府一定要加強宣導,營造氛圍。」江仰仁指出,政府應透過到國中小學宣導、拍攝宣導短片、公車廣告等方式,創造、炒熱器捐話題,並透過評鑑要求及獎勵措施等,要求醫院做好器官勸募的工作。

另一利用器官移植優先權人數不多的可能原因,器捐病主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說,以等待器官人數最多的腎臟來說,許多等待腎臟移植的人,經檢查白血球抗體篩檢(PRA)指數偏高,擔心移植後出現排斥的問題,因此無法手術。

至於,近年來器捐風氣未明顯上升,還是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疫情期間,醫院分艙分流管控嚴格,器捐協調師、護理師無法進入病房勸募器官,且護理師防疫工作繁重,也無法顧及器官勸募,另疫情期間意外事故少,在在影響器捐人數偏低情形。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感染管制嚴格,以及民眾外出減少,連帶嚴重外傷患者少,均使器捐人...

依器捐病主中心統計,疫情前2019年器捐人數有375人,疫情第一年即2020年,寫下新高達402人,第二年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全台三級警戒重創器捐僅剩294人,2022年Omicron侵襲全台人數僅309人,但隨疫情解封,今年截至7月底已有233人器捐。

器官捐贈 配偶 護理師 李伯璋 新冠肺炎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