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評鑑5/爭什麼?兵家必爭醫學中心 實為院長頭銜保衛戰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四年一次的醫院評鑑延宕三年,今年恢復評鑑,醫學中心名額仍是兵家必爭,各院無不戰戰兢兢,積極準備。醫院搶破頭希望成為醫學中心,到底有何誘因?醫界人士表示,醫學中心爭破頭的背後原因,為的是醫院名聲、地位,更是現任院長的「頭銜」保衛戰。

衛生署(現衛福部)與教育部於一九七八年起舉行教學醫院評鑑,一九八八年擴及所有醫院,台灣是繼美、加、荷、澳等國後,全世界第五個、全亞洲第一個實施醫院評鑑制度的國家。國內醫院依不同規模,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每四年需評鑑一次,而每二百萬人口地區可設置一家醫學中心。

醫學中心為所有醫院中最頂尖的醫院,在醫院評鑑中競爭最為激烈。2016年,衛福部想出「準醫學中心」名稱,讓沒有如願成為醫學中心的區域醫院升格為準醫學中心,目前全國有三家,分別為衛福部雙和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及義大醫院。

各醫院搶破頭希望成為醫學中心,到底有何誘因?依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不同層級醫院,健保給付不同,如健保給付住院診察費,醫學中心一床一天為468點、區域醫院442點、地區中心398點。

醫學中心急性病房一床一天健保給付598點,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同為592點;若病人住院第一天就安排護理師協助照顧,健保給付病房護理費,醫學中心1027點、區域醫院905點、地區醫院850點。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醫學中心健保給付高,但這並非爭取醫學中心頭銜的「絕對誘因」,成為醫學中心所花費的成本,遠超過可從健保獲得的給付,但對於醫學生、實習醫師招募較有利,因此各醫學中心都嚴肅以對。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健保給付確實是成為醫學中心的誘因之一,但各醫學中心更在意的是「醫院名聲」、「社會地位」, 若被踢出名單之外,「面子真的會掛不住」,而非醫學中心醫院若成為醫學中心,在整體形象、社會觀感加分不少,又可增加健保給付。

醫界人士表示,醫學中心爭破頭的背後原因,為的是醫院名聲、地位,更是現任院長的「頭...

為了通過評鑑,部分醫學中心甚至先找來外部專家進行五、六次預評,等於模擬考,最終目標是轉換成經營的附帶效益。不具名的醫界人士也指出,醫學中心醫院評鑑,不僅是現任院長經營績效的展現,更可說是「頭銜」保衛戰,一旦丟失,院長將成為「千古罪人」。

醫學 健保 衛福部 醫師 教育部 護理師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