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衛星 助颱風觀測更精準

聯合報 記者周湘芸、許維寧/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衛星」昨天運抵桃園機場貨運站。記者季相儒/攝影

我國首顆氣象衛星,也是第二顆自製衛星「獵風者」,歷經九年籌畫、研發、自製,昨從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送往法屬圭亞那,預計九月升空。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過去因海面無法設置測站,颱風生成觀測資料不易收集,獵風者不僅能讓颱風觀測更精準,對整體氣象觀測也有很大幫助,且全球都可受惠。

鄭明典表示,「獵風者」是以全新的衛星結構概念設計,雖然這套理論已存在好幾十年,國外過去也有利用類似的原理觀測,但仍是由台灣首度落實的新嘗試。獵風者每十、廿分鐘就可提供一次大量天氣資料,平均每天會有上萬筆資料,傳送頻率非常密集,主要透過全球各地的接收站送回中央氣象局台灣資料處理中心。

他說明,過去因海面無法設置測站,風力資料不易收集,因此颱風生成的觀測資料較少。由於風浪會影響海面粗糙度,未來獵風者可利用電磁波在海面反射的特徵預估海面風力,能在颱風生成初期就進行觀測,更早、更精準掌握路線,對掌握颱風動態有很大幫助。

鄭明典也提到,獵風者除強化颱風生成資料,也可配合其他觀測資料進行強降雨等預測,且適用範圍不只有台灣,全球都可使用這些公開資料,對於整體氣象觀測都有很大的幫助。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海面浪高訊號反射至太空後由獵風者衛星接收,再經放大、分析處理後即可得知海面上的風速,每秒七十米的風速都能順利測得。

吳宗信說,過去觀測海面上風速都只能投放氣球,獵風者衛星為實驗性質,若運行得當,未來還有十幾顆衛星都會搭配同樣的酬載。預計至二○二八年間,會再投放十四至十五顆。

颱風 太空 鄭明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