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高齡化…博物館愈開愈多 觀眾卻愈來愈少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近年颳起博物館熱,地方爭相興建美術館與博物館,卻忽略隨台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博物館出現觀眾蒸發、專業人力不足的危機。近日一項研究指出,若以人口負成長的速度推估,台灣博物館觀眾在2070年後將減少1000萬人次,等於以一年減少20萬人次的方式下滑。學者認為,人口結構的急遽改變,目前仍未引起博物館界的重視與討論,博物館經營者必須即早面對,不能等觀眾減少再被動回應。

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林詠能近期發表研究「從數據預見未來:人口危機下的博物館趨勢與挑戰」,指出近年台灣的博物館、美術館與地方文化館數量大幅增加。但疫後不僅參觀人次尚未回到疫前水準,博物館還得面臨人口負成長、與新興娛樂設施競爭等壓力。2020台灣人口數步入負成長,至今人口已減少37萬多人,少子女化的情形首先將嚴重衝擊博物館的觀眾人次。

文化部的統計顯示,台灣民眾於疫前的2019年,平均每人每年參觀博物館與美術館頻率為1.3次,其中65歲以上人口平均每年每人參觀0.9次,總參觀人次超過3000萬人次。林詠能的研究指出,若以國發會推估台灣人口在 2070年減至1581萬人,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年度觀眾人次將僅剩2000萬人次。人口將大量往城市集中,地方博物館與文化館將面臨比國立或城市博物館更加嚴峻的衝擊。

此外,台灣人口老化的進程遠高於世界主要國家。台灣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推估將只花7年的時間,比日本的11年、美國15年、英國49年都短。急速的高齡化不僅影響博物館觀眾結構,也將影響專業人力的數量。林詠能認為,博物館必須透過組織改造、運用數位科技以彌補人力缺口,並設法提高觀眾的再訪率。

去年爆紅的南美館殭屍展「亞洲的地獄與幽魂」,象徵新世代觀眾到博物館看展的方式迥異...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5月重新開館。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嶄新面貌的史前館將朝「常設展特展化」發展,未來館內不會再有20年不變的常設展,而是以更能和觀眾對話的的特展增加再訪率。展示方式也不再是教科書般地陳列知識,而是以「感動」觀眾為目標。台南市立美術館去年以殭屍展轟動台灣、顛覆傳統美術館的策展方式。新任館長林秋芳指出,南美館的特色是「跨世代策展」,策展團隊從20多歲到40多歲,並透過社群蒐集觀眾意見調整內容,希望吸引「跨世代觀眾」。

博物館 美術館 台灣人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