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悲歌 拖網漁業「一網打盡」壞生態 動保團體籲禁止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即時報導

拖網漁業「大小通吃」與「無差別」捕撈、嚴重破壞海洋生態,造成生物資源枯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要求農委會漁業署制定更嚴格有效的「拖網漁業管理規範」,優先推動「底拖網」退場政策與輔導機制。

立委林淑芬表示,20年前漁業界說不能馬上禁止,經過20年仍未禁,造成漁業枯竭無止盡的惡性循環,漁船也賺不到錢,政府沒有大魄力,仍繼續補貼漁船用油捕撈小魚,應全面禁止「底拖網」漁法,「底拖網」要退場;訂定拖網漁業「下雜魚」混獲比例上限,強制漁船裝設「混獲減少」裝置,加強港口查緝;要求漁業署一個月內召開檢討會議,擬定策略。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6月13日一尾懷有6鯊魚寶寶的「歐氏尖吻鮫」(哥布林鯊)被南方澳漁船捕撈上岸;日前拉麵店以深海「大王具足蟲」作為食材料理,引發社會熱議,兩種罕見的海洋生物都是「底拖網」漁船捕獲,滾輪拖網所到之處,沒有選擇性、一網打盡全部被捕撈,所到之處夷平海床。

陳玉敏表示,拖網長年在台灣西南、東北角沿海一代作業;基隆八斗子、正濱,宜蘭大溪漁港;西南沿海台中梧棲、高雄興達、屏東東港等;過去拖網漁業日漁獲量最高可達數十萬噸,長期大小通吃無差別捕撈,這幾年平均年漁獲量約在2萬噸左右,占沿近海漁獲總量13%。

她表示,2022年台灣學者研究統計,高雄周邊底拖網漁業漁獲組成高達409個物種,其中200多種無經濟價值,多半都是來不及長大的各式小魚、蝦蟹下雜魚,一部分送往中南部餵飼石斑,一部分則製成魚粉飼料餵魚。

為開記者會,動社日前走訪大溪漁港,陳玉敏說,收購下雜魚1公斤約3至12塊錢,現場還有鯊魚寶寶被挑出、另外,還有各種熱帶魚,下雜魚數百種,九成九都是小魚,這些下雜魚量有多少未列入統計,而漁船底拖回來七八成都是下雜魚,都是場外交易,數量未列入統計。

漁業署漁政組組長劉福昇表示,1977年就訂了拖網漁船禁止3海浬內拖網,1999年明訂50噸以上漁船,禁止在12海里拖網;目前規範不變也會加強取締,若違規可依漁業法開罰3至15萬元,或者取消漁船用油補貼。

根據漁業署統計,目前領有執照的拖網漁船有1309艘,主要分布在高雄最多182艘、宜蘭178艘、屏東162艘、澎湖120艘,而主要捕撈特定的漁獲為櫻花蝦、吻魚。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要求農委會漁業署制定更嚴格有效的「拖網漁業管理...
2022年台灣學者研究統計,高雄周邊底拖網漁業漁獲組成高達409個物種,其中20...
動保團體日前走訪大溪漁港,收購下雜魚1公斤約3至12塊錢,現場還有鯊魚寶寶被挑出...
2022年台灣學者研究統計,高雄周邊底拖網漁業漁獲組成高達409個物種,其中20...

動社表示,拖網是全球逐步淘汰的傷害性漁法,其中底拖網更因具高度破壞性,澳洲、美國、加拿大、巴西、馬拉西亞皆設置「禁底拖網區」,全面禁止底拖網的國家則有香港、帛琉、印尼。

漁業署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