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選擇性解讀 政府只顧遮掩缺失

聯合報 本報記者邱宜君

衛福部統計最新「不健康餘命」數據,二○二一年是近十年來新低,首度重新降回七字頭。而官員開心地做起大內宣,歸功於「防疫有成」,實施口罩禁令,減少長者死於感染性疾病,完全不提該年度超額死亡,且大都是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這種選擇性的解釋,不是掩耳盜鈴,是什麼?

去年六月底,衛福部公布二○二一年死因統計報告,同樣避談疫情下的超額死亡,將死亡數增加歸因「低溫天數較多、人口老化。」讓許多公衛學者無言。所有好的數據均歸功「政府防疫做得好」,至於不好的暗黑面,就推給個人或老天爺,因為人口老化、天氣太糟糕。

「不健康餘命」變短了,可以被當成政績,補助中重度失能者每月住宿機構費用五千、一萬元,那更是變成政府德政,直接將這一塊納入「長照涵蓋率」。卻略而不提補助費用只是杯水車薪,不少家庭還是無力負擔其餘每月三、四萬元,也難怪遭專家批評是吃民眾豆腐。

更重要是,外界詬病已久的巴氏量表,迄今仍無改革跡象。政府仍嚴格規範外籍看護聘用標準,除了造成醫病間的緊張態勢,也讓許多家有失能者的家庭陷入生計危機,成員被迫離開職場,形成「一人倒、全家倒」。

對學者專家建議開辦長照保險,民眾每月只需繳納少少的錢,就可擁有基本長照服務,但官員仍認為,現行長照二點○涵蓋率高且財源穩定,無須考慮長照保險。

以數字來掩飾施政缺失,已成執政者一貫欺民手法。諷刺的是,衛生福利部今年組團遠赴舉行WHA的日內瓦,宣揚台灣防疫的亮眼成績,包括死亡率極低,卻漠視眾多超額死亡個案背後所代表意義,以及政府作為的不足。

一個連自己人民的苦難都不願意面對、不願意照顧的政府,哪來自信可以幫助全世界?

長照 老化 保險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