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做一半倒地 她靠「AI」90秒判讀及時救命

聯合報 記者趙容萱/台中即時報導

79歲林姓婦人在廚房做菜時左側偏癱倒地,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神經部醫師蔡昇研判為右側大範圍腦中風,經啟動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約90秒診斷出缺血性腦中風,鎖定腦傷區與體積,婦人 經導管手術取出堵住腦動脈的血栓後,勤復健,如今左側肢體與口齒不清獲改善,可手腳可舉高,恢復良好。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任蔡崇豪說,臨床上需施打顯影劑以及完成腦部掃描,但慢性病患、急性腎臟傷害或重度慢性腎衰竭等病人對顯影劑也可能有過敏風險,注射顯影劑時,會發生噁心及嘔吐,若原本意識不清者,可能會因為將食物吸入肺臟而產生肺炎。

他指出,院內神經部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設計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約90秒即可判斷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再結合院內開發的腦部灌流掃描成像智慧分析系統,建立iStroke平台,強化腦中風診斷與治療決策能力。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強調,「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利用深度學習近400名病人資料的人工智慧模型訓練,自動圈選出腦部缺血區域等,協助醫師準確評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緊急處置後的療效。目前對大於70毫升的腦部缺血體積,達92.5%準確率、100%敏感度、89.7%特異性,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能力。

中國附醫神經部醫師呂明桂說,腦中風約80%為缺血型,其中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具急迫性,快速診斷是病人可以及早接受治療與恢復良好的關鍵之一。

林姓婦人經中國附醫搶救後,如今恢復良好,她示範可舉高雙手。圖/中國附醫提供
林姓婦人經中國附醫醫療團隊搶救後,經復健恢復良好,從臥床進步到可坐輪椅,左手、左...

中國附醫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發表在台灣神經醫學學會第23屆年會,並獲得優秀論文獎項,另外也發表在2022年的亞太中風會議上。該平台協助更多患者接受緊急治療,改善其病後的生活功能。

腦中風 醫師 患者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