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網管理22縣市20模式 最快下月商議

聯合報 記者胡瑞玲、彭宣雅/台北報導
漂浮久的塑膠袋上依附微生物及藻類,讓海龜傻傻分不清楚,把塑膠袋給吞下肚。圖/截自...

澎湖海龜屢遭刺網纏繞致死,引起動保團體熱議,呼籲政府應檢討刺網管理機制。農委會漁業署表示,最快6月邀集保育團體及專家學者溝通,再與地方政府討論,精進管理措施。昨為世界烏龜日,環保團體盼立法院本會期三讀通過海洋保育法,擴大海洋保護區、保護海龜棲地。

動物社會研究會認為,漁業署檢討毫無章法的補助政策,優先輔導多層刺網及在岩礁區作業的漁船退場;全國一致讓所有漁法退出3海里,讓沿岸3海里成為生物資源養護區;台灣22個地方縣市就有20種不同刺網管理模式,中央應有區域性的協調管理。另,漁業署應盡速制定刺網網目規範、漁船數量管制、禁漁期和漁區。

漁業署漁政組長劉福昇表示,刺網是我國沿近海的主要漁法,也有材質不易腐爛等優點,漁業署自2017年起不再核發執照,輔導轉型須循序漸進,搭配地方政府禁漁區規定,採刺網實名制。

2017年漁船筏數為1萬2800多艘,現在僅剩8500艘,同時強化地方政府禁漁區的巡護能量,若發現禁漁區作業,依照漁業法罰3至15萬元。過去輔導地方政府規定禁漁區,未來朝向區域性限制規畫,而刺網的網目大小會與公民團體、專家學者討論,預計下個月初步溝通,再與漁民、地方縣市政府溝通,須循序漸進進行。

綠色和平組織則指出,近年常發生海龜遭廢漁網纏身,無法游回海面換氣、最後溺死海中的悲劇;海中漂浮許久的塑膠袋和微粒會附著微生物、海藻,讓海龜分不清是可食的水母還是不可吃的塑膠袋;推動海保法是盼擴大海洋保護區、保護海龜棲地,若本會期不能通過,將從頭再來、功虧一簣。

漁業署 海龜 保護區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