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銀進軍先買後付 有譜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在國外行之多年的「先買後付」(BNPL),這幾年在台灣風生水起,舉凡本土電商平台、租賃業者、外國BNPL業者等,均大舉進軍市場搶攻「金融小白」生意。無獨有偶,國內的純網路銀行最近也傳出有意加入戰局,但卡在法規,金管會正研議以試辦方式放行。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顧名思義就是,先消費後付款,主要鎖定大學生等信用小白、沒有固定收入的家庭主婦、在家接案、直播主等工作型態者。目前在台灣承做BNPL業務至少近十家,純網銀一旦加入,勢必吹皺市場一池春水。

知情官員說,「純網銀」當初設立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針對信用小白提供服務,落實普惠金融;正尋求擴大市場的純網銀,理當最合適投入BNPL業務,但純網銀的法規規範跟傳統銀行一樣,讓它備感綁手綁腳。

圖/經濟日報提供

純網銀打入BNPL市場,目前主要卡在金管會當初在雙卡風暴後訂定的一項規定:民眾在金融機構的信用卡、現金卡及信用貸款等無擔保負債餘額,除以月平均收入,不宜超過22倍,也就是所謂的DRB(無擔保負債比)22倍規定,以避免過度舉債。

知情官員說,金融機構要符合這項規定,就必須掌握持卡人、借款人的所得狀況,消費者在使用BNPL時,通常不太需要提供財力證明,「純網銀如果想要做BNPL,會卡在這裡,信用小白沒有收入證明,純網銀擔心會有法遵問題,金檢人員來檢查時會有意見。」

據了解,已有純網銀業者向金管會表達,希望鬆綁DRB22倍規定,以利純網銀投入BNPL。

一位純網銀業者說,銀行本來就可以做先買後付業務,但如果要符合DRB22倍規定,使用者必須提供所得證明等資料,這種情況下,純網銀根本無法跟現有BNPL業者競爭,因為目前多數BNPL業者不會要求財力證明,有些甚至輸入手機號碼就可以使用了。

知情官員說,金管會正與純網銀業者溝通,研議是否以試辦方式放行,例如純網銀能否運用科技模型,在沒有所得證明資料下,如何掌握BNPL使用者還款能力等,讓監理機關能夠放心。

網銀 金管會 消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