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兼顧不缺電 核能政策是關鍵

聯合報 本報記者鄭朝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除了背負龐大負債被迫漲全民電價,如今還有火力發電超額碳排難以抵減的困境,真是雪上加霜,問題根源全來自錯誤的能源政策,迫使台電火力全開。當排碳量降不下來,減碳技術還有諸多隱憂,如何面對核能將是關鍵。

台電二○一○年改建大林燃煤電廠時,在環評審查時被下「緊箍咒」,火力發電減碳必須分階段達標,這原符合國際減碳趨勢,當時核能電廠正常營運,也逐漸朝增加綠能的方向發展,但蔡政府主政之後,「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讓原先的規畫變了調,如今演變成所有核電廠都將停擺,再生能源無法及時救援能源缺口,造成台電火力電廠要加大力度填補用電所需。

木已成舟,如今台電如啞巴吃黃蓮,只能與行政院設法解套。若從源頭鬆綁,要求環境部修改環評結論,勢必引發社會強烈反彈,環團也可能藉機附加更多讓台電不堪負荷的責任或條件,這著險棋是一把兩面刄,台電、行政院若想用,要小心副作用。

中央已做莊開起碳權交易所,當起企業採購境外碳權的買辦,但這也隱含道德風險,除了碳中和的政策是以採購國內碳權優先為原則,境外碳權屢傳瑕疵,一不小心就沾染漂綠汙名,也不可不慎;而且若一味採購境外碳權來抵國內的碳排,也與國家淨零政策方向背道而馳。

至於台電宣稱正在嘗試混燒氨氣、採行碳捕捉等減碳手段,不是有加大空汙疑慮,就是高成本的問題,隱患還不少,現階段這些方法都只是官宣大於實質意義。雖然國際上高喊要加速關閉燃煤電廠,台電也只能「心嚮往之」,現實條件並不允許。終究的正辦,還是期盼賴清德政府的能源政策能否更務實,兼顧不缺電與國家淨零,而核能政策將是關鍵。

台電 減碳 核能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