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大量船舶繞行好望角 業者憂心引發塞港問題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紅海紛擾正影響海運業者。路透

在紅海危機、大量船舶繞行好望角,海運業者擔心近一周歐洲碼頭勢必面臨沒有船靠港,過後大量船舶靠港,碼頭處理不及,排隊塞港的故事將重演。不只貨櫃延回造成缺櫃,甚至因船舶滯留歐洲,農曆過年前進出口的海運需求增溫,供給卻遭遇瓶頸,屆時運價的漲幅勢必可觀。

CNBC報導,目前有57艘貨櫃船改為繞道非洲南端好望角航行,避免穿越紅海,估計總運量為70萬個20呎櫃,貨物總值高達350億美元。專家也提醒,相關調度不及,可能引發亞洲欠缺空櫃。

雖然才歷經疫情期間,海運塞港,貨櫃業者大量增購貨櫃的盛況,但船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在塞港問題解決後,許多業者已經減少手中的貨櫃數量。此次大量船舶繞行好望角,除了在海上運行的時間多了八到十天,甚至兩個星期,造成實質海運供給量減少之外,業界目前高度關切大量船舶抵達歐洲碼頭之後,排隊卸貨的運行問題,如果塞港嚴重,造成貨櫃延回,在台灣已有貨櫃的業者將取得有利地位,一旦船回來,就可以出貨。

但如果連船舶也卡在歐洲碼頭,屆時可以運用的運能更少,目前市場上庫存已有明顯去化,對於海運的需求增溫,尤其是過年前無論是出口的或是進口的需求都轉旺,一旦塞港嚴重,運價大漲,恐怕難以避免。

業者指出,因為紅海危機,海運出現很多變數,除了船隻航行時間拉長,碼頭處理的時間拉長才是要觀察的重點。畢竟碼頭一般同時只能處理兩艘船的量能,卸貨之後又要等船主領貨之後才能進行下一艘船的卸貨,愈多的貨量聚集在碼頭,又會增加領貨的難度與複雜性,影響的程度還待觀察。

碼頭 塞港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