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論文衝篇數 引用數落後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全球有兩萬八千所大學,彼此競爭激烈,各大學發表的論文數愈來愈多,台灣也不例外,然而台灣的國際排名卻反而落後,每年進入世界科學家排行榜的學者更是「稀有」。學界直言,政府投入的高教資源不足,大學教師薪水又低,導致大家必須爭取論文獎勵金,然而只重視「量」(發表篇數),忽略「值」(論文貢獻),產出的論文不具有研究影響力,已成隱憂。

近期有兩個世界科學家排名公布,幾乎被台灣的大學草草帶過,一個是科睿唯安(Clarivate)推出的「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大陸中科院超越美國哈佛大學,擁有全球最多人次的高被引學者,共二七○人次上榜,哈佛大學則有二三七人次入榜,第三是北京清華大學七十八人次,台大僅六人次入選。

另一個科學家排名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去年約廿一萬名科學家入選,台灣有一四四七名學者進入「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台大三○八人(含台大醫院)最多,但相較全校教師數占比不高。香港城市大學約兩百名教研人員入圍,占全校教師四分之一,遙遙領先台灣所有大學。

被譽為「高熵合金之父」的清大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葉均蔚表示,這兩項排名都是分析學者發表論文後被引用的數據,藉此排序不同學者的科學影響力。原創性論文的作者及早期發展的作者影響力自然大。

實際上,政府和學術單位雖將論文引用數當作「參考」數據,但審查教師升等、聘用或獎勵時,主要還是在算論文的篇數。

多次入選「高被引學者」的台大化學系教授陳浩銘說,要提升研究論文引用數或高被引篇數,前提是做出有影響力的研究,但多數台灣學者較少致力於「創新」或「前瞻」的研究,導致引用數很難往上拉。

科學家 台大醫院 教師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