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科技人才 教授:應少而精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近年資通訊產業人才缺口大,且欲進入知名企業多需具碩士學歷,也讓近年資通訊相關科系...

一一三學年碩士班招生,國立大學資通訊外加名額占比增加,不過清大表示,教育部核定擴充比為百分之廿五,學校最多可增二六三名,但實際只申請增加一五四名,主要是考量師資人數與研究資源,不降低研究品質適度擴充。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也說,教育應側重培育量少但專精、能力強的人才,而非靠人海戰術。

成大電機工程系特聘教授詹寶珠表示,業界仍希望國立大學擴充名額,但對學校而言,學生員額有限之下,國立大學擴招就是向下吸納,也讓學生分布往前挪移,但名額一多,素質就不會齊一。國立大學必須開始習慣接觸不同程度的學生,育才邏輯是「狠狠地磨」,給予適當的課程和環境。

蘇文鈺指出,科技業界期望有戰力的人力,但大學希望有學術潛力的年輕人,當業界向政府討人,政府只能請學校多招生,但其實資訊業要的不是人多,而是有能力者,厲害的工程師甚至能以一擋十。

他提到,台灣近年始終在靠人海戰術,相關科系招生愈來愈多,但歐美科技業能居領先地位,絕非靠人多。

蘇文鈺認為,國立大學應馬首是瞻,引領改革,如成大開始嘗試新作法,和企業合作,要求大學生做專案發表,「科技業是少數人在改變世界。」

蘇文鈺表示,台灣缺乏科技腦,故只能於高等教育階段靠人海戰術堆疊,但少子化之下,肯定會遇到堆無可堆的困境,國內應藉此機會改變,將戰線布局提前六年,保留學生的思考活性,就不需要如此多的員額。

教育部 科技業 成大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