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課藉口? 私大3成學生請心理假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趙宥寧/台北報導

為舒緩大學生身心壓力,國內多所公私立大學陸續推動心理假。但本報掌握,有私立大學統計校內學生請心理假比率竟高達三成,讓教師感嘆,學校信任學生,請心理假多無需檢附證明,卻有學生蹺課被點名時就改請心理假,美意疑遭濫用。

中山大學去年五月首創「心理不適假」,包括實踐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等十餘所大學跟進。台大學生會昨在臉書宣布,台大學生輔導委員會已正式通過「心理健康假」,學生因心理不適或精神情況不佳,致上課有困難,只要上請假系統,可當日向授課老師請心理健康假,無須檢附證明文件,每人、每學期最多可請三天。

但本報掌握,實踐大學統計該校南北校區一一一學年第一學期,均有三成學生請過心理假,遠高於病假和事假。台北校區七一九三名學生,一學期共二二六九人請心理假,請假節次逾一點二萬節;高雄校區學生三八九一人,一一六九人請過心理假。

一名教師指出,學生請假內容五花八門,從過敏發作到埋葬寵物,老師多不會過問或反對,卻也發現心理假變成部分學生蹺課被點名的「擋箭牌」。實踐大學為此由教務處發函給師生,宣導心理假用意,提醒學生切勿濫用機制,後續將持續觀察成效。

至於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學生請心理假比率,每學期僅百分之五至七。成大學務長洪良宜說,學校曾擔心心理假被不當使用,實際運作後狀況良好,並透過請假一天通知授課教師,請假二日者,由學校寄信關懷並提供諮商輔助資訊;累計三日就主動通知心理師,除掌握學生身心狀況,也適度督促。

中山大學學務長楊靜利則說,任何假別都可能遭濫用,「如有些學生阿嬤過世了好幾次」。但心理假的本意仍是提醒師生,心情不適應平常心看待,「生理上的不適可請假,心情不適當然也可以」。有學生請假理由寫上失戀,狀況差不想面對外界,都是很常見的心情樣態,應給予適度空間、健康看待。

實踐大學 中山大學 大學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