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漢字奧秘吸引 美籍教授移居台灣25年專研還出書

聯合報 記者莊祖銘/嘉義即時報導
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麥傑在美國求學時,被中文的特殊性吸引踏入漢語研究。記...

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麥傑在美國求學時,被中文的特殊性吸引踏入漢語研究。25年前,他取得中正大學教職移居台灣,主要研究心理語言學,近年更擴及漢字結構的分析並出版專書,日前更二度受科技部頒獎肯定。

看在多數外國人的眼中,除了漢語聲調,漢字的一筆一畫就像是蚯蚓,複雜程度讓人頭大。從小在美國中西部小城市長大的麥傑,在1980年代之前,對中國或台灣的語言、文化都很陌生,然這些並不影響他對外國文化的好奇心。

在那個電腦尚未有中文系統的年代,麥傑花近1年時間,靠著大量閱讀書籍、拜託同學手寫漢字,教他中文。後輾轉得知,甫創校的中正大學新設語言所,正在招募心理語言學教師。1997年他順利獲聘,隨後踏上定居台灣的旅程,

有著音韻學、構詞學、心理語言學專長的麥傑,長年研究一般人說各種語言時,大腦對音節或語詞結構的運作模式,也研究閩南語的音韻,以及台灣手語、客家語、粵語等跨多國語言的心理語言學實驗,近年研究領域更從口語拓展到漢字結構。

「我們都不記得當初怎麼學母語,大家相信口語就是聽多了就會找到正確的發音、詞彙和語法,而文字書寫就是老師教,學生跟著寫。」麥傑說,但事實上寫字和口語一樣,都是大腦長時間自主學習,進而掌握其中的規則。

 「如果組合的文字不合語法,便無法被接受」,他逐一拆解漢字結構、分析筆畫,歸納出漢字書寫系統模式,且可以比照口語的語法,並出版《漢字語法規則》專書,獲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此外,麥傑曾與中正語言所教授蔡素娟建置「閩南語口語語料庫」,近日將出版如何界定漢語「詞」的書籍章節。長年投入漢語與漢字書寫系統研究的成果,讓他繼2003年首次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後,近日再獲獎。

語言 中正大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