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作弊案頻傳 學生獎懲辦法太寬鬆惹的禍?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正值大學期中考,台北醫學大學、台灣大學上周傳出學生集體作弊,台北市立大學昨天又有一名學生拍自己期中考時邊考邊吃泡麵,且前面同學也在用手機。有大學教師認為,許多學校學生獎懲辦法規定情節重大的舞弊才記過,甚至還有放寬的趨勢,以致「小弊不斷」。

大學作弊案頻傳,陽明交大資訊學院教師揭露校方近期反而修改學生獎懲辦法,鬆綁有關舞弊懲處,恐助長作弊風氣。對此,陽明交大主任秘書簡紋濱解釋,修法是因陽明、交大甫合校,盼齊一學生獎懲。最近一次校務會議修改相關辦法,將作弊進一步分為情節輕微、嚴重者,並依程度不同給予不同懲處。

簡紋濱指出,原本的交大規定作弊者一律大過,陽明則視情節而定,以致修改辦法後,讓部分交大教師覺得懲處變輕。但交大一路以來賦予獎懲辦法一些彈性,若情節很輕微,授課教師只會提請記小過,並不總是按照法規,一律記大過。

台灣師範大學規定學生舞弊且情節重大者,記大過。學務長林玫君分享,校方近期未規畫調整作弊懲處規定,因為法律只是最低的底線、標準,更建議教師在學生觸法之前,主動理解學生為何會作弊,進而鼓勵學生自律。

但她不諱言,考試時的試場秩序管理也很重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大學大班課堂改採梅花座,要開多間教室辦理考試。她會安排多名監考教師,甚至架設攝影機來確保考試公平性。

教育部學生事務與特殊教育司司長吳林輝指出,各大學學生獎懲辦法實施前,都要經教育部檢視。政府主要檢視各校法規是否牴觸法律,以及學生不符校方判決時,有無提供學生申訴管道等項目,其餘一律尊重大學自主。

吳林輝建議各大學教師改變學生的觀念,並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學生作弊,可能是怕被當掉、二一,教師可提升學習成效來改善。他也提到,當前全球教育趨勢重視表達、思辨,大學紙筆測驗也能因此更多元,甚至舉辦開書也找不到正解的考試來增進思考力。

至於學生為何要作弊?部分家長、大學教師質疑各校校規不夠嚴的同時,青年感嘆「考試的意義不再是為了檢視學習成效」,而是獲取更高的帳面分數,供父母宣傳他們的教養績效。

「如果被我父母知道,我會完蛋。」一名疑似參與集體舞弊的台大生在匿名網路論壇說出這句話,道出不少年輕人寧冒險也要作弊的背景因素。

描述國內高三生日常的紀錄片「1819」導演、中央大學學生陳毅先從現象面分析,指大學生作弊原因很多,有些學生一學期選太多課,且考試本來就非大學生活的全部,打工、社團等其他活動也都囊括其中,以致無法兼顧各科。

陳毅接著說,「考不好就被責怪」是不少台灣學生的成長經驗,「無論如何一定要讓成績很高」已成校園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校規改得再嚴也於事無補,只會製造學生與師長的對立。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說,學生成長在成績導向、考試掛帥的教育環境,無論考不好或作弊被抓到,都受家長訂出的「家法」約束。學校若要嚴懲,也只是亡羊補牢。

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這學期陸續在期中周傳出學生集體作弊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張育萌呼籲,教育應讓學生回歸自我要求,不但對自己的學校態度負責,也更應該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負責。學生作弊,除了透過懲處來「管教」,更需要「輔導」介入,希望各校的支持體系,能分析學生錯誤行為產生原因,也讓學生喘不過氣的課業壓力有出口,才不會再犯一樣的錯。

陽明交大 教育部 大學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