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者研究滿文 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中研院今公布2021年「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得主,共有9位學者獲獎,每人可獲獎牌及獎金、研究獎助費各30萬元。本屆最年輕的獲獎學者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馬騰(Mårten Söderblom Saarela),出生於瑞典的他,曾就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普林斯頓大學,2019年才來到台灣,他前後花了7年鑽研滿文,研究具原創性。

中研院指出,本屆「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申請案共103件,包括數理組33件、生命組30件、人文組40件,競爭激烈,獲獎者均為一時之選,得獎學者年齡介於36歲至42歲之間。

中研院表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馬騰(Mårten Söderblom Saarela)是本屆最年輕的獲獎學者,其研究獨特之處,在於將滿州語言文字視為東西方知識傳播重要環節,藉此探討聯通中外的文化及思想史。

此外,馬騰更以滿州語為關鍵詞,綜觀超越大清帝國疆域,傳播到東亞和歐洲各地的傳播史,具備重要世界史意義。審查委員表示,馬騰的研究是極為罕見的原創性成果,相當值得閱讀,且深具潛在影響力及國際競爭力。

出生於瑞典的馬騰,2019年才來到台灣從事學術研究,他分享,雖然以台灣學術界「局外人」身分來到近史所,這裡卻讓他有家的感覺,感謝近史所提供世界級研究環境與友善氛圍,讓他得以專心推進研究。

專長領域在中國語言學及語言知識史、中國學術及教育史、清帝國與世界史,馬騰說,自己從小就對語言感興趣,直到大學學習中文,到中國後發現滿文研究不多,於是從博士班時期開始,花了七年鑽研滿文。他笑說,相對中文,他反而認為滿文比較簡單。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馬騰(Mårten Söderblom Saarela...

另一名得獎學者、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書葦,則利用果蠅模式,研究大腦迴路的發育與功能,成功找到整合飢餓和口渴感以驅動覓食找水的神經及分子機制,曾於2020年獲選為「EMBO全球研究學者」(EMBO Global Investigator),今年再度拿下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林書葦除歸功研究團隊日以繼夜努力與相互砥勵,更特別感謝妻子,無論工作與家庭,都是最值得倚靠的好夥伴。

中研院 語言 瑞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