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猷獎20年來首名波蘭籍得主 他鑽研汗水盼優化體檢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為獎勵年輕學者,科技部今天頒發11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全國45名42歲以下學者獲獎,女性獲獎人數達15名占三分之一,多半來自理工生醫領域,人數是11年來最多。今年也見到更多異國面孔,如來自歐洲的馬騰,鑽研滿語對清代社會的影響;波蘭籍化學家帕偉鄂本嘗試以汗水檢測取代抽血、驗尿,都獲肯定。

台灣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陳縕儂任教於資訊工程系,是今年女性得主之一。她說自己致力於讓電腦讀懂口語,最大的挑戰是人類說話語句不一定完整,且意義複雜,要訓練人工智慧讀懂語言背後的知識。年輕學者生涯經常工作、家庭兩頭燒,她特別感謝自己的先生和父母,在她忙碌時擔下照顧小孩的工作,讓她專注於工作。

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俞蘋也是今年女性得主,她描述自己研究當代人類透過社群軟體接收政治資訊,提升更多人對公共事務的興趣,但也出現數位落差等問題。她享受自己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謝家人一直是她最佳後盾,支持她從事最愛的學術工作。

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帕偉鄂本是此獎成立20年來首名波蘭籍得主,他說自己是台灣女婿,10年前因緣際會到當時的交通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從此在台落地生根。年輕學者最大的挑戰是要積點數、拚論文質量,但這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他勇於接受這一切。他的研究聚焦人體皮膚表面代謝物,如汗水,希望促成醫療上非侵入性的「驗汗」,且檢驗效果等同抽血、驗尿,提升人類生活便利性。

科技部次長林敏聰表示,今天除頒發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也頒發科研界最高榮譽、有「科技部奧斯卡獎」之稱的「109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以及獎勵學術界中生代的「109年度傑出研究獎」,3獎項一共135人獲獎,當中包括8名來自美國、以色列等地的國際面孔,凸顯台灣科研界邁向國際化、組成更多元。

當中更有國際化學者投入在地化研究,林敏聰舉例,今年傑出研究獎得主、美國籍的司黛蕊研究台灣本土動漫、布袋戲,探討藝術與社會的關係,研究成果獲科技部肯定。

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帕偉鄂本是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成立20年來首名波蘭籍得主。記者潘...
科技部今天頒發11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全國45名42歲以下學者獲獎,女性獲獎...
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俞蘋,代表45名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得主致詞。記者...

林敏聰也說,跨領域學術研究成風氣,吳大猷先生紀念等3大獎除持續秉持嚴謹的審查,近年也納入跨司、跨學門審查機制,綜合評斷參選者的跨領域學術成就,避免遺珠之憾。例如,今年得主、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鄭友仁出身機械領域,大量研究生醫技術,就是最佳的跨領域示範。

波蘭 美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