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效應?清大評鑑校長引論戰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是國內罕見有辦理「校長政績意見徵詢」的大學,徵詢時程訂於校長任期過半後一學期內,主要是為了校長任期後半提供意見參考,可調整領導校務運作。此制度二○一三年起,與校長續任脫鉤,但因徵詢結果需向校務會議報告,實務面上等同公開,外界擔憂恐產生「寒蟬效應」,反致校長不敢積極作為。

為此,清大校方今年五月也在校務會議上決議,未來校長政績意見徵詢,將修正為「提供校長參酌」,不再向校務會議報告。

一名大學校長表示,大部分教師不清楚大學行政,而行政主管都是校長的人馬,如何平實的調查?用什麼指標和標準來評斷校長的政績,也是問題。

一名私立科大校長直言,大學校務複雜,且標榜學術自由,任何校務推動很難僅看當年度或當下的表現,就能論定滿不滿意。另也有大學校長以國際大學的標準為例,校長的政績只有三個指標:募款、招生和治理。

不過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認為,讓行政單位的主管和決策者接受教師、學生、甚至社會的監督或評鑑,可杜絕「長老政治」。一名國立大學教授則覺得應由中立專業第三方執行。

清大校方表示,校長政績意見徵詢調查,可供校長參酌辦理校務,刪掉不做有點可惜,但不需公諸於世,以免導致校長不敢積極作為。

清大 募款 清華大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