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學校應提升公民素養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報導

大學法保障學生組成學生會,但多數大學生卻很「無感」,學生會選舉投票率連年下滑。學者建議,除了學校應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及素養外,學生會的施政也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倘若都只是辦理娛樂活動,大家恐怕只會記得演講者跟歌手。

台師大政治系教授曲兆祥表示,不是每個人都對政治感興趣,這卅多年觀察下來,學生會一直都是極少數對政治、公共議題感興趣的學生才會關注,多數學生反而是對娛樂、交友較感興趣,若學生會能投入推動大家關切的公共事務,如學分、必修課程等,會更有助益。

過去曾受教育部委託調查大學學生會概況的國立高餐大餐旅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明國表示,學校應帶動整體公民意識及素養,學生會也要關注學生真正想要的,才能引起學生共鳴,且在執行改革方案後,無論成功或失敗,都要把成果讓同學知道,若只是辦理娛樂活動,多半只是「一次性」,對公共事務沒有太大幫助。

陳明國表示,若學生會想推動政策,可先辦理公聽會、說明會,強化學生認同、搜集意見,才會更有說服力。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則建議,學校應開放讓學生會也能發送「校內信」,否則學生會每天都在拚臉書觸擊率,重點施政難以見光。

素養 投票率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