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團密度最高! 北醫大每年1500生投入偏鄉醫療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響應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台北醫學大學發表「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書」,描述校內學生社團密度居全台之冠,平均每年1500名學生利用寒暑假頭入偏鄉醫療服務,足跡遍及台灣偏鄉離島、山地部落,以及柬埔寨、尼泊爾及史瓦帝尼等國,進行義診及衛教工作,關注口腔衛生、寄生蟲篩檢、保健營養、水資源議題等。

北醫大表示,學校從世界出發,多年來派遣常駐醫療團前往史瓦帝尼、馬紹爾,執行醫療任務、推展衛生策略,除了集結醫學大學與附屬醫院資源,開創海外醫療團新模式外,更是台灣第一個成立海外常駐醫療團的大學。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北醫大迅速組成防疫專家團,飛抵友邦協助抗疫,治癒史國國王及王妃。

北醫大也說,校方配合國家整體產業升級政策,包含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衍生新創與國際接軌,建構北醫大永續發展的生醫新創生態系,與台灣生醫新創產業共同努力,提升台灣產業價值。

「創新是北醫大發展的最大動力!」校長林建煌指出,在國外,以色列、美國史丹佛大學等高教機構,同樣注重「創新」,對國家、社會、科技、產業及經濟的貢獻不遺餘力。北醫大藉由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衍生新創為核心,並以產業導向為前題,結合北醫特色研究領域,導入「北醫生醫加速器」,培育創新創業團隊,加速研究成果的轉化,朝創新型大學邁進。

北醫大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校內已成立20家衍生新創公司,累計實收資本額超過12.5億元,其中三鼎生技更於去年12月25日登錄興櫃。

北醫大集結醫學大學與附屬醫院資源,組成防疫醫護專家團赴史瓦帝尼協助抗疫。圖/台北...

台灣大學今年7月底發行第二本社會責任報告書,裡頭也以SDGs為題,呈現台大人在校園治理、教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連結永續發展的作為。書中探討環境議題,如氣候變遷之下,以後可能沒有啤酒喝的原因,以及校方為了避免新建校舍影響校園的棲地與綠地,所做的努力。

北醫大 偏鄉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