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招生放寬要求 「恐衝擊競爭力」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報導

不少私立大學擔心招生欠佳,明年多將個人申請的學測參採科數下修,英文也不再成為必採科目。教育界人士感慨,大學自動放寬學業要求,將限縮教學深度與廣度。也有教育部前官員認為,若校系培育的學生是要與國際來往、接洽,卻因招生而移除英文門檻,恐讓競爭力下滑,「這類系所不如改名」。

教育部前政次呂木琳認為,若校系定位是在國內就業就不意外,但若培育的學生是要與國際來往接洽,比如國際貿易、國際企業,如果不採英文,勢必會影響學生英文程度,恐衝擊學生國際競爭力。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說,廣設大學前,只有少數人能通過聯考就讀大學,授課常要求學生使用原文書,且大學無招生壓力,老師可嚴格要求學生;廣設大學後,高教變成普及教育,不分公私立大學招生滿滿,近年則因少子化讓私校面臨生存危機。

尤榮輝說,入學門檻下修後,學生程度一代不如一代,老師也自動放寬學業要求,配合學生程度「因材施教」,大部分老師早已放棄使用原文書,許多學校也放棄微積分必修課程,導致不少大學生程度不如九十年代的專科生,空有大學文憑,卻無一技之長。

靜宜大學監察人、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也說,不參採英文,招進來的學生英文程度不易管控,多少會影響用原文書或英文補充教材的效果。桃園一名高中英文老師也說,可想見大學生英文程度將更低落,教授授課將更痛苦。

教育部 大學生 競爭力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