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申面試兩樣情!有教授勤做摘要、從學習檔案出題 大哉問也一堆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上周末是大學個人申請二階甄試黃金周,卻有考生發現,部分大學教授似乎沒根本沒看他們的學習歷程檔案,面試時天馬行空的大哉問,或讓考生統一抽題,這也讓學生憂心,若教授沒在口試過程問出檔案內容,就怕有考生請人代筆的檔案在書審階段瞞混過關。但也有學生碰上勤做摘要提問的教授,雙邊聊到忘我,直到系所助理「喊卡」才結束面試。

各校系二階甄試除了看學測成績,還包括筆試、面試以及書審資料。今年是新課綱首屆高三生升學,學生耗時三年製作的學習歷程檔案,也成為二階書審、口試的重頭戲。大學招聯會也公告,學測成績至多占總成績五成、一般校系採計學習歷程檔案至少達兩成。但並未硬性規定出題方式。

林姓考生面試北部某大學教育系,他交出一份學習歷程自述、一份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以及三份課程學習成果與十份多元表現。但他觀察,教授提問僅限於學習歷程自述,也讓他不解,新課綱強調完整學習,耗費多餘心力做檔案的意義何在?

另名面試北部某私大資管系的考生則說,教授都在閒聊,完全沒問到書審問題,她坦言覺得失望;也有一名高三生面試某私大法律系,完全沒過問審查資料,也讓他憂心若有考生找人代工檔案,單看書審資料也抓不到。

也有考生觀察發現,大學教授二階重點只擺在「學習歷程自述」,但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也就沒那麼重要,甚至在向教授提到課程學習成果時,教授還一臉疑惑的問「那是什麼?」,也讓他質疑,大學端與高中在落實新課綱的過程中,已在資料審查出現資訊落差。

不過一名去面試台大社工、世新新聞、北教大社發系的考生則提到,教授問題都從檔案出發,前兩系教授還提前做摘要,桌上擺著A4紙,北教大則現場翻書審,再挑出與科系相關能力來追問;另名面試輔大法律系的考生則提到,自己在就讀動機有提及死刑定讞相關議題,教授據此追問自己對死刑的看法。

一名私大教務長表示,學習歷程檔案會列入書審評分,大學教授都會仔細看,但以今年來說,審查委員5月17日早上9點才能進入系統審閱考生資料,照慣例要在面試前,也就是20日前初步評分,僅72小時能消化書審,確實是不可能任務,對於認真看學生資料的大學教授,一定非常崩潰。

一位不具名的傳播科系大學教授提到,面試只是二階甄試的其中一環,但系上人力有限,當面臨「三倍率」的眾多考生時,教授也須分頭處理書審與口試,但他坦言「確實無法要求每位口委都要看學生資料」。

成功大學教務長王育民則表示,他不認為大學教授沒提前看過檔案,倒可能是教授看得資料太多,學生檔案若未做好統整,教授也難留下印象。他也以自身習慣為例,他在看資料時常會做小筆記,但一人不會寫超過20字,也因此學生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可能是我們沒有記下來的。

高中生認為大學教授沒在看學生耗時三年製作的學習歷程檔案。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表示,面試考得是學生臨場反應能力,厲害的同學要有辦法回應問題。比如當教授問起什麼是法律,學生可將自身學習歷程檔案融入,好比過去參加什麼活動,又或是在營隊活動中的反思,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凸顯出來。

大直高中輔導主任吳姿瑩則說,面試重視與人互動溝通的能力,學生也可以自己cue自己的亮點,但建議有條理的表達,從容地展現個人特色,尤其是就讀動機。她也提醒,考生應盡可能將自我介紹濃縮再濃縮,保留時間讓教授追問對你的好奇。

台灣大學本周末尚有五分之二的科系要舉辦二階甄試,台大註冊組長李宏森表示,各校系評分三倍率的學生中,確實無法保證所有老師都有充裕時間仔細閱讀資料,但他建議學生能反向操作,把自己所學習到的成果,在教授提問時好好表達,至少老師當場能感受到學生的積極主動,若教授對學生成果有疑義,也能藉由口試雙重確認。

上周末是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面試黃金周,考生提早到面試教室預備,只為能在短短的面...

教育部表示,各大學皆藉由檢視多種類資料,並以多面向綜合評量進行招生選才,若有個別大學或個別校系參加申請入學,卻認為備審資料不重要、傾向不以此選才,教育部會評估並調減該校系申請入學招生名額比率,維護申請入學精神。

面試 大學教授 科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