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學測國文偶有錯字不扣分 學者憂助長差不多文化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大考中心上周公告新型學測試辦考試各科非選擇題評分原則,國文科「偶有錯字」不扣分,引發討論。國文學者認為這是當前網路上「錯字文化」縮影,易養出凡事「差不多就好」的下一代。高中國文老師則說,非選每題僅占2到3分,主要測驗考生是否了解文意,計較錯別字恐提升抱蛋人數,降低整體鑑別度。

全國9.5萬名高三生上月初報考新型學測試辦考試,命題和閱卷原則都與明年起的新型學測相同。新型學測新增雜揉選擇與非選題的混合題型,大考中心指出,包含注重字音、字形的國文科在內,各科非選題重視學生文意表達,「偶有錯字,但不影響文意」,就不扣分。

建國中學國文教師陳怡樺表示,混合題一題僅2到4分不等,主要測驗學生有無看懂文意,並以文字表達。按這幾年國文科素養考題施測情況,學生閱讀能力不夠好,很多人連題目都看不懂。在此情況下,如果看懂卻寫錯字的人、以及完全看不懂的人都拿零分,反而讓考試失去測驗意義和鑑別度。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胡衍南則說,他理解大考中心不計較錯別字的用意,不過「偶有錯字」的文化四處可見,如今連嚴謹的升學考試都不拘小節,已經造成不好的示範。

他認為網路是「錯字文化」的溫床,它訊息傳遞變得快速、廉價,別說一般民眾,就連部分中文學者或作家,發送電子郵件或社群媒體訊息時,也都「偶有錯字」。所用的標點符號也不見得合規定,甚至通篇以空格代替逗號、句號。

新型學測國文科「偶有錯字」不扣分,引發討論。本報資料照片

至於該如何改善錯字文化,胡衍南和陳怡樺認為「全民都有責任」。當每個人在網路或公眾場合發言時,都注重自己有沒有寫錯字,並在發現錯字時及時修改,才能往好的方向前進。

學測 社群媒體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