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醫科首度開放系內轉組 公費生無法變自費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醫學系向來是頂尖高3生必爭之地,但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今年個人申請罕見招不滿,醫師科學家組擬收10人僅1人錄取,缺額高達9人,醫師工程師組則缺3人,雙雙創新高。該系最近首度開放系內轉組,鼓勵今年個人申請和考試分發錄取生轉到這兩個強調跨領域學習的組別。

陽明交大醫學系除一般醫師組,還創全國先例設「醫師科學家組」和「醫師工程師組」。按今年個人申請期程,多校醫學系面試撞期,不少學生經過取捨,仍選擇面試一般醫學系組,以致這兩組缺額創新高,其中醫師科學家組只有1人來面試,最後錄取1人。

陽明醫學系主任凌憬峯坦言,今年出現不少缺額,故首度開放系內轉組。「醫師科學家組」旨在培養專精醫學研究的學生,大一、大二課程以生命科學為主,要比一般醫科生多讀1年,但可同步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可攻讀博士或執業當醫師。「醫師工程師組」旨在培養智慧醫療人才,大一、大二先在交大校區修電資相關課程,大三起開始修醫學專業。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力推醫師工程師組,他說國內醫療和資通訊都具世界優勢,過去各自發展,雙方頂尖人才缺乏共同語言,以至於無法完美整合彼此需求。此組培育的人才,能在我國未來10到15年開創新產業。

如今醫學科學家組首屆畢業生即將誕生、醫師工程師組上路第二年,學生反應傳統觀念難被打破,有人直言「當醫師比當科學家務實」、「兼讀醫學、電資,最後兩邊都不精通。」1名醫師工程師組學生提到,為兼顧醫學和電資兩種專業,大一、大二每學期幾乎要修滿30學分才能消化。

陽明交大學生會前會長陳德範是醫學系醫師組學生,他觀察這兩組課業確實較重,主要吸引想跨領域的學生,一直都有人想讀,不過多數人確實優先選醫師組。凌憬峯不否認這兩組學分數較重,但說系上逐步調整,如將醫師科學家組撰寫碩士論文的年分從大四移到大五,減輕研究壓力。

有家長最近高度關注並討論這項系內轉組消息,主因是以為「公費生轉組後能變自費生」,相當欣喜。凌憬峯澄清,系上確實開放公費生轉入這兩組,但按衛福部規定,轉組後仍是公費生,畢業後要服務一定年限。

醫學公費生最低錄取分數向來低於自費生,今年公費生尤令人卻步,1大原因是衛福部去年底宣布調整醫學公費生到偏鄉服務年限,由6年延長為10年。

1名高中教師觀察,公費生改制或多或少影響報考意願,有考生寧選他系也不當公費生。各大學醫學系招收公費生組,今年個人申請缺額也從4人增為7人。

陽明交大醫學系今年首度開放系內轉組,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轉入「醫師科學家組」和「醫師...

凌憬峯分享,陽明交大醫學系針對公費生開課,聚焦談偏鄉行醫,並安排學生寒暑假到偏鄉關注風土民情。有學生認為此課有收穫,當他們實地了解偏鄉民眾的需要後,更清楚自己為何要走這條路。

醫師 偏鄉 陽明交通大學 公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