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落落長就是標準素養題? 民團成立「素養守護團」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素養導向」是新課綱一大亮點,但素養的教學與評量,卻常是苦了老師,也苦了學生,面對「落落長」卻文不達意的素養題幹,已引起家長反彈聲浪。人本教育基金會今與多位大學教授、教育人士共組「素養守護團」,將定期收集各校平常考及作業題目,分析其素養內涵,並共同研究出題方式,以協助老師發展素養評量,促進社會對話。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對孩子來說,接觸的主要是「教學」跟「考題」,也會成為學生向反映的新課綱具體項目,但現在的期中考題,卻已出現一些「素養爭議」。

馮喬蘭舉例,一道「開宗明義」講素養養成題的國小一年級國語,拼音與動物叫聲同時入題,究竟是要考拼音,還是要考認識動物的叫聲?另一題「圖文考題」,典型是「以為有圖畫就是素養題」,出題者畫了場景,但題目所問的卻不需要圖畫就可以回答。她質疑,這到底是混淆?還是可以培養素養?

馮喬蘭也說,很多題目題幹很長,卻完全是假素養之名,也增加學生不必要負擔。如一道國小五年級自然要考北斗七星變化下的季節,雖然掛著「古書記載」貌似素養,但其實學生只能靠記憶,而且是對古書的記憶,所以不但不是素養題,反而是背古書考題。

馮喬蘭認為,透過題目,可以了解出題者的用心跟用意,但有了好的出發點,能否有好效果,仍需要大家共同討論。

台北大學師資培育教授兼中心主任宋佩芬也提到,很多考題需要大家不斷練習,教學現場的老師,也要把改革當作是學習的機會,雖然可能無法一下子就完美,也需要第三者的眼光來檢視。但她也認為,素養最好的出題方式不是選擇題,挑戰度會很高。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黃涵榆指出,回到考題面,現在重視生活化情境,但考題卻還是停留到單選題,「生活情境真的能找到標準答案嗎?」,而在活化考題的命題下,大家出了圖像題,但圖片卻與素養文字不吻合,有些題目出太短可能沒有脈絡,但補足脈絡又會長得不得了,妨礙學生答題靈敏度,確實困難。

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張惠博也建議,教育部可透過獎勵計畫徵求「典範題目」,若老師不論平時測驗,任何好的命題,樂於分享就該給予獎勵,不然大家瞎子摸象,可能只看到素養題目的「某部分」。

面對素養題的負面影響,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琴扉也提出兩點憂心。她說,從腦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認知能力未成熟,若用超齡考題跟學習模式測試學生,會增加學生學習挫敗感,容易降低學習信心,也會對學習產生阻礙。

人本指出,這道「圖文考題」出題者畫了場景,但題目所問的卻不需要圖畫就可以回答。圖...
一道「開宗明義」講素養養成題的國小一年級國語,人本質疑拼音與動物叫聲同時入題,究...
人本指出,面對「落落長」卻文不達意的素養題幹,已引起家長反彈聲浪。圖/人本提供

不少家長與學生焦慮面對「素養題」,甚至去補習班補「素養」。北投社區大學校長謝國清表示,不少家長都在說「老師不會出素養題,因為題幹太短」,當「素養」與考試掛鉤,考試引導教學的情況下,就會產生負面影響。理想上,考試應是一種引導,但不該變成素養的一切。

素養 考題 課綱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