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養先鋒 黃國珍:大量聽說,不如一次親身感受

聯合報 作者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整理 游昊耘

多年前,我還在產業界工作,雖然作品獲得同業好評,但是從資歷來看還是相當資淺,很需要高階專案的實戰歷練。有一次我被指派參與一項專案的規劃,由於這案子規模很大,並且聚焦在當時剛問世、備受矚目的物聯網應用服務,所以在前期規劃階段,要對物聯網未來不同面向的應用發展做情資蒐集與分析。

當時有五個人投入前期的研究與評估工作,除了我之外,其他四位都是公司與業界的資深前輩。我很興奮能參與這項為期兩個月的專案,因為案子富有挑戰性,又能和前輩一同工作、學習,對當時的我來說是絕佳的機會。

C是五人小組的統籌,一頭銀髮,眼鏡後面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在第一次小組會議中,向其他夥伴介紹我之後,他簡要的說明任務和下一週各自要做的報告。初步分成幾個方向,先廣泛的進行了解,分別是現有商品與未來需求趨勢、技術發展與規格訂定、現有業者與可能業者的投資動態、應用服務的商業模式……等。接下來一週,我很用心從不同管道蒐集資料,準備在第一次的報告中讓前輩進一步認識我。

到了開會的時間,C請我先報告。我連接電腦,將投影片呈現在螢幕上,帶著緊張又有點興奮的心情,開始說明一週的發現與分析。在我講到第三張投影片時,C突然請我停下來,問我:「請問你這次報告的資料從哪來的? 」我將過去一週找資料的幾個來源跟C報告,並且說明每份資料或數據的來源都有列在投影片下方。C回了一句:「嗯,我有看到。」

之後,C說了一段話讓我當下既困惑又尷尬,他說:「我請你停下來,就是因為看到你注記的資料來源,和前面幾張投影片的說明。這些資料來源都是大家熟悉的單位,雖然資料的可信度沒問題,但問題是你擁有的資訊,所有人都拿得到,包括你的競爭對手。此外,若拿這些資料來分析,而且只是順著資料做說明,你個人的解讀就會不自覺的被資料本身的脈絡影響。因為你已經先接受資料的結果而不自知,就像是射箭後再畫靶。」

說實在的,當下我除了尷尬不已,對於C說的話,我一時真的沒能反應過來。

這時他又說:「你在找資料前有沒有先讀過相關趨勢的報告? 」

我說:「有!」這時他微笑的說:「你現在回想一下,還沒秀出來的投影片結論部分,是不是符合現在多數人普遍都有的想法。」

這時候我忽然像懂了什麼的說:「是,因為幾乎我所讀到的報告結論都接近一致。」

C說:「就是這個! 你的結論只是重複多數人的結論,花了時間和精神卻缺乏屬於自己的解讀與洞見。」他接著說:「趨勢大家都看得到,如何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資訊中,解讀出真實可行的機會,才是我們的工作。」

C講完後,用雲淡風輕的神情,請我把連接投影機的線路交給下一位夥伴,輕拍我的肩膀,點了點頭說:「沒事!」這片刻中,下一位夥伴已經準備好報告。

接下來幾位前輩的報告讓我懂了C所說的事。

簡單來說,我在他們的報告中經常聽到這些話:「我打電話去詢問」、「我去拜訪OOO」、「我要求去現場看」、「我有跟XXX確認」、「因為有這個疑慮,所以我……」、「我比對過……」、「我有個新發現可以說明……」。前輩報告還沒結束,我心中已經明白我和他們之間的落差。我的報告常出現的語言是:「根據這份報告」、「根據上面的數據」、「根據這張圖表」……等,過程中我只是轉述資料,而不是像前輩那樣自主的從資料中進行解讀,再去找專家、投資者或關係者進行訪談,確認已知的事,同時探詢外人所不知、更為關鍵的訊息,建立驗證與分析基礎。真正關鍵而有價值的解讀與洞見,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成形。

會議結束後,C帶我去附近一家小咖啡廳聊聊。我猜想C是要安撫一下我今天受到震撼教育後的心情。點完咖啡坐下後,C開口問:「怎麼樣,還好嗎? 」我回道:「差距好大啊!一份資料使用不同的解讀方式,會造成巨大的差異。」C笑著說:「是啊! 工具方法書店都有賣,資訊也是到處都能找到,但就像製作料理,不是擁有好工具或珍稀食材就能擺出一桌好菜。重點還是使用工具和材料的人,具備怎樣的能力。」C接著問:「所以今天學到什麼? 」這剛好讓我說出腦中在盤算的事。我說:「田野調查很重要,二手資料再怎麼豐富,還是二手資料。關鍵發現往往是第一手挖掘出來的。」C喝著咖啡認同的點點頭,說:「看樣子我不用太過為你擔心!」

其後兩個月間,我排滿各種目的拜訪,每次拜訪都盡可能的提問,取得第一手的觀察與發現。事實上,這次工作經驗,徹底改變了我日後做事與思考的模式。

總結上面的故事,有一個在解讀上容易陷入的盲點:我們知道的太多,但同時也知道的太少。

這話怎麼說? 直白的解釋是:我們常常靠大量聽聞的訊息來做判斷,卻缺乏藉由親身觀察與感受,進行更為真實又深層的判斷解讀。

積極推動閱讀素養的《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在新書《解讀者》裡分享如何從閱讀者進階...

● 黃國珍新作《解讀者》新書分享會:12/19(日)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南書樓(台北市松江路93巷2號2樓)

咖啡廳 物聯網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