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分手調查 5成傳簡訊告知「不見面」、僅2成正向溝通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求愛不成轉而報復、情殺等社會案件層出不窮。善牧基金會今公布2023「大專生分手議題」調查結果指出,近4成1主動提分手方以簡訊告知對方分手,被分手方經驗也有高達5成是被簡訊分手,面對面談分手比例都不高,更僅2成1採用正向溝通方式討論分手,其餘多採簡單、閃避問題的方式應對。

善牧基金會說明,問卷蒐集分為18歲22歲「主動分手方」與「被動分手方」的經驗調查。 主動分手方調查有效蒐集問卷為138份, 被動分手方有效蒐集問卷為135份,並分為有被分手經驗者56份、無被分手經驗者79份。

調查指出,無論是「主動分手方」或是「被動分手方」,分別只有32%及16%的受測者是當面談分手,以「分手簡訊」為最多各占41%與50%。

善牧表示,「主動分手方」五大分手方式以傳簡訊占41%最常見,約出來當面談占32%次之,電話分手占18%為第三,再來是直接斷聯、消失或由他人轉達。「被動分手方」則是50%被簡訊告知,透過電話占17%位居第二,約出來當面談僅占16%、對方直接斷聯、消失占9%、由他人轉達占4%,「其他」如冷暴力逼迫分手占4%

善牧基金會台中中心預防暴力組社工組長丁淑惠分析,大多數受測者在面對關係結束議題時,不知道該如何因應負向情緒,缺乏處理關係結束的方法、期待在最短時間內從此狀態中解脫等考量,恐是讓他們較容易選擇使用不直接面對面方式說分手的因素。

有關分手理由,調查指出「主觀地對關係下定論」如不適合、不愛了、沒感覺了比例最高,占49%;次常用說法為「抽象模糊的分手原因」,如:我們分手吧,你可以找一個跟你契合的人,占24%;僅21%受訪者採用「具正面語氣與說明具體原因」,如:我覺得我們對人生規畫不同、價值觀不一樣等;有6%受訪者會「負向表達不滿」,如:你的愛讓我太窒息了、你一直對我死纏爛打,我沒喜歡過你。

丁淑惠說,僅2成1採用正向溝通討論分手,其餘多採簡單、閃避問題的方式應對,故意把話說得含蓄,認為這是不傷害對方的做法,且未給予對方提出溝通的機會。她認為,雙方清楚表達在關係中的感受與想法是負責且成熟的表現,通常提分手方要結束關係,想法若沒有好好地傳遞給對方,或以為自己說清楚了,並未確認對方是否理解,這樣單方面的表達並非溝通。

從56份實際被分手經驗者的問卷中顯示,在不愉快的分手經驗中,有50%的受測者採委屈及檢討自我方式求復合,有23%以持續追問試圖獲對方回應;還有37%受測者逃避面對關係結束議題,什麼都沒做或直接遠離對方。值得注意的是,有18%的被分手方若感受到不受尊重,有可能採取激烈或報復性的行動,例如網路公審、情緒勒索。

丁淑惠呼籲,被動分手方在難以理解與接受分手事實的狀態中,容易執著於追問原因或挽回感情,甚至反覆糾纏對方,在此斷裂溝通的互動狀態下,雙方皆可能被觸發焦慮不安的壓力反應,雙方關係若進入追逃模式,缺乏同理與逃避溝通,將可能帶來更多誤解,讓關係更加惡劣,甚至引發衝突危機。

善牧提醒,可透過「整理、接受、重啟」三步驟告別,整理心情與分手源由、接受事實與排解負面情緒,最後是放下執念,重新開始美好的生活。

圖為情侶分手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善牧基金會的預防暴力行動方案,帶領大專生清楚表達在關係中的感受與想法,學習親密關係的尊重與界限、辨識「恐怖情人」特徵,以及自我保護與求助。下周六(19日)下午2點半將於北市花博公園花海廣場舉辦「2023善牧闖關趣-尊重不越界,關係不踩線」園遊會,期待提升民眾認知,推廣預防暴力。

分手 情緒勒索 恐怖情人 情殺 溝通方式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