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數設上限 實驗課程公婆多

聯合報 記者林麗玉、潘才鉉/台北報導

實驗教育出現國小到高中實驗學校遞減現象,主要受制教育部規定,全國實驗教育學校數須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學者認為,實驗教育學校數量的天花板若要打開,幅度拿捏很重要,但可以微幅再開放一些,符合實際需求。

台北市教育局前局長曾燦金認為,北市的實驗教育學校數已達法規上限,但家長還是有需求;公立實驗學校應該繼續增加,法規的限制框架應該拿掉,用法規限制實驗教育發展「沒有邏輯」。

他甚至主張實驗教育比率不應該用校數計算,而是應該用學生人數計算,因為隨著教育多元開放,實驗學校學生數應該自然成長。

以本學年度才剛成立的台北市數位實驗高中為例,因為北市實驗學校比率已達百分之十上限,北市府向中央說明,才專案獲准成立。

民族國中校長洪錫璿說,公立學校辦實驗教育綁手綁腳,包括進來念的學生無法像私立學校先做評估篩選,而是像一般義務教育開放學區接受申請,但抽籤進來的學生真的適合實驗教育嗎?

他說,與自學機構相比,公立實驗學校束縛太多,所有課程都須審核,很多制度規定的課程(如本土語言等)都要加進來,他笑稱,經過這些公公婆婆(專家學者)審查之後,很多課程已非原創的樣子,實驗教育體制設計應更多元開放。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吳清山建議,若要大幅打開實驗學校數量的天花板,對公私立學校都有衝擊,但可評估微幅開放,階段性滾動檢討。

台北市立大學 婆婆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