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何故宮院長要退回蘭千山館藏品?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立法院11月30日的故宮預算審查會上,立委吳怡玎問吳密察院長,故宮庫房是否足夠,為什麼要把所有的寄存品,包括蘭千山館文物及張大千名畫都退回?吳密察回答,北院未來庫房將不足,但南院庫房是夠的。吳怡玎追問他,那為什麼不能放南院?吳密察支支吾吾地說,邏輯上可以,但感情上不行,因為社會上有些人認為它應該放北院。

身為國際級大博物館館長,憑空捏造一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社會有些人」的「感情」,做為退寄存的理由,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綜觀世界各大博物館,寄存制度非常普遍,而且館方都會想方設法留住文物,唯恐主人取回寄存品。像寄存在倫敦畫廊的拉斐爾名作〈粉紅色的聖母〉,因為主人忽然要拿回,賣給美國的蓋提博物館,畫廊便趕緊籌足巨資,把它買下來,雖然拉斐爾並非英國人。

至於博物館長堅持把寄存品退還主人,則是前所未見的奇聞,吳密察可能是破天荒的第一個,或可載入史冊,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吳密察要退回所有寄存品的另一個理由是,故宮不應長期借給私人存放物品,淪為幫私人典藏的空間。立委吳思瑤、何欣純等也紛紛幫腔,問公家憑什麼要幫私人保管藏品?

也許不能怪他們外行,而是「寄存」兩字容易誤導無知者。最近有研究指出,所謂在博物館寄存,歐美通稱為「長期借展(long-term loan)」,除了所有權未移轉之外,基本上即等同於館藏。典型的例子,就是荷蘭的梵谷博物館,係由梵谷基金會長期借展,因為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作。假如館長要把寄存品退回,那就得關門大吉了。

若以更精確的「長期借展」來看待蘭千文物,那麼與其說是故宫幫林家保管藏品,不如說是林家免費讓故宮展示、典藏、研究他們的珍稀文物。半世紀多來,蘭千文物參與了無數次展示,不知幫故宮賺了多少門票費、紀念商品費。到底是林家占了故宮的便宜,還是故宮占了林家的便宜?

蘭千文物還曾赴日展出,日本學者專論介紹,連天皇都來排隊參觀。吳思瑤等立委竟然以蘭千文物未經過審查便寄存為由,質疑它們的價值。試問,翠玉白菜、肉形石也沒有審查過,難道也要懷疑其收藏的合理性嗎?

吳密察說,未來寄存要以捐贈為前提。吳思瑤進一步提到清水黃家的寄存品因為到期,所以改為捐贈,還叫吳怡玎去遊說林家捐贈。所以,退寄存的目的就是要逼人家捐贈?要寄存,空間就不足,改為捐贈,空間就足了,真是神邏輯!如此威逼人家,意欲強取豪奪,請問我們還是民主國家嗎?

蘭千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唐朝書法家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曾流至日本,後來林柏壽從大阪著名收藏家齊藤悅藏手中購得。當初他「以寄代捐」,就是擔心若有一天故宮遷回北平,文物也將離開台灣,所以在合約裡載明必須永留外雙溪院址。其呵護古物、愛台灣之心,絕不會因為合約已被廢止,就能輕易否認,更不是故宮最近對外聲明的「隨意解釋所有人的先輩意願」。

故宮後山一向神秘的文物庫存區。本報資料照

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之初,林柏壽提供了一百萬元做為展曝費,如此無私奉獻,願意將畢生蒐羅所得供大眾欣賞,竟被抹黑為公器私用,叫人情何以堪?假如蘭千文物最後流入拍賣界,甚至離開台灣,才真的是台灣民眾的損失。

故宮 文物 吳密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