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拚績效體制一同造假 雙語政策中小學端災難叢生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2030雙語國家政策爭議不斷,大學教授憂心,雙語政策缺乏專業評估,強勢獨尊英語甚至將英語作為普遍教學工具,恐導致學生英語、學科都沒學好連中文都荒廢,形同「三振出局」。教育團體更指出,錯誤的政策已造成教學現場的災難,地方為追求績效壓迫學校,甚至有校長以「上課講一句英文也算雙語教學」來說服第一線老師,扭曲教育的真理、讓體系一同造假。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表示,雙語政策是高度政治正確的決策,但政策凌駕教育專業的結果,被犧牲者一定是教育,錯誤的政策更持續傷害國民教育正常發展。

羅德水指出,伴隨中央的偏差政策,各縣市紛紛招考雙語教師,反而排擠了中小學應有的師資結構,甚至出現國文科筆試不考中文卻考英文的亂象;再者,教甄前端資格審查先設立英檢加分門檻,讓具備專業的體育、美術老師先卻步,因為只要不具備英檢第一關加分就輸人。

羅德水也說,中央訂出2030目標,就有地方喊出超前目標,新北市甚至喊出中文、英文、程式語言的「三語政策」,「要培養諾貝爾獎得主也不是這樣吧。」地方為追求績效只好壓迫學校配合,甚至聽聞校長對老師宣傳「上課時講一句英文也算雙語教學。」教育本應追求真理,如今淪為體系一起造假、圍繞國王的新衣打轉。

羅德水再指出,教育部自110學年度連續二年推出「補助公立國民中小學與外國姊妹校互惠機制實施計畫」,該計畫卻排除全球所有非英語系國家,僅補助62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的國家,學校若和德、法、日交流都無法獲補助,質疑教育部的國際觀是活在平行宇宙嗎。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說,雙語政策已對中小學教師甄選、現場教學造成嚴重衝擊,政策配套不足又倉促上路,老師感受不到對教育專業的尊重。雙語政策已明顯歪樓,錯誤的政策配合KPI引導,恐導致淺化學科、最終影響學子的學習品質。

教育團體指出,各縣市為了配合政策紛紛招考雙語教師,反而排擠了中小學應有的師資結構...

全教總呼籲,教學現場已經出現顯而易見的災難,除了影響正常教學品質,更可能對國民教育造成衝擊,影響後代的學子,教育部應懸崖勒馬、勇敢認錯並導正,回就國教的本質。

雙語政策 官方語言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