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醫科掛帥 看不見科研熱忱

聯合報 本報記者趙宥寧

高中科學班走過十三個年頭,但從新生來源及畢業生升學進路,仍可見家長、甚至部分老師對菁英學生讀醫科的百般期待。加上新生生源集中在少數高社經地位家庭,無法多元化、辦學成效不佳是否退場以及學生能否有特殊升學管道,問題依然存在,教育部是時候該檢討了。

科學班設立目標是為培育兼具人文素養及科學專業知能科學人才,但長年以來升學進路遭質疑是醫科保證班。家長和師長扮演要角,甚至傳出科學班導師阻撓學生參與科學競賽,學生被逼多讀生物考醫科,無疑粉碎學生科研熱忱,與設立宗旨背道而馳。

至於科學班生源,北部生源雖相對多元,但多數仍來自明星國中,中南部則幾乎來自私中或轄內單一國中數理資優班,看不見偏鄉孩子的身影。

教育部每年都會安排專家學者及機關代表組成訪視小組入校評鑑,再依辦學績效決定下一學年招生人數與補助經費。部分學校面對辦學成效不佳被砍招生名額,對外只能以「少子化」喊冤;教育部也不敢啟動科學班退場機制,就怕得罪「地方」,只能從評鑑中動手腳、給機會,卻又提不出具體改進作為。

科學班學生畢業進入大學後,有不少選讀基礎科學的學生,跟著系所從大一開始「重修」,殊不知他們早在高中三年修習各類基礎科學內容。台灣的資優教育體制除被教育部依特教法、實驗教育法搞成一國兩制,教育部還要耽誤這些科學班學生的青春多久?

教育部 升學 菁英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