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校退場2400名學生受衝擊 轉學學分難抵恐被剝一層皮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少子化衝擊高等教育,教育部統計近年7所退場學校學生安置與休、退學數據,共計2400生因學校退場受異動,其中548人採自行轉學或休退學。學者指出,若學生自行轉學,過去學分承認需看新學校是否從寬採認;但教育團體也發現,新學校設定嚴苛的認定門檻,只為了要再賺一年學雜費,形同剝一層皮。

據教育部統計學生安置與休退學數據,計2400名學生因學校退場受異動,以南榮科大601名學生最多,其次則為高鳳數位內容學院472名、永達技術學院498名。

學校退場教育部啟動安置計畫,協助學生分發到同縣市或鄰近學校就學,但不少學生另有考量或必須半工半讀,無法離開原學校附近,只能放棄安置自行辦理轉學或退學。教育部統計資料指出,光高鳳和永達學生就分別散佈在約十四所學校中,2400名學生中則有548名選擇轉學,甚至休、退學一途。

靜宜大學監理人陳振貴任大漢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當年碰上台灣觀光學院退場。陳振貴談到,教育部安置多會找另一間門當戶對的學校,當時台觀學生安置到慈濟科大,於台觀的學分均會給予承認,但也有學生考量慈濟科大沒有相應系所,因此轉學至大漢技術學院,但轉學無法承認其所有學分,只能盡量認可。

教育部透過安置解決失學問題,但並非所有學生均願意走安置一途。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則形容,轉學就是循轉學的遊戲規則,學分是否承認由新學校認定,過去工會就曾接獲,有新學校為了想多賺學生一年學費,便在認定上訂下嚴苛條件,要求轉入的學生多修課、加學分。

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退場前,百餘名學生組自救會拒絕轉學安置,訴求原校畢業。記...

林柏儀說,雖然學分認定是學界基本權益,退場學校學生往往較為弱勢,到了新學校人生地不熟需要更多輔導機制。沒有參加教育部分發安置的學生也不應該被放棄,教育部除了追蹤安置學生狀況也應一並了解轉學生,一同納入積極關懷。

教育部 慈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