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浪潮加上本土語言上路 藝術教師員額恐遭排擠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台中至善國中透過「發現台灣工藝之美!工藝扎根風華再現」計畫,邀請玻璃工藝家張雪鳳...

新課綱將藝術領域列為各教育階段部定課程,藝術教育法草案也首次明定學校依課程綱要開設藝術領域課程,必須遴聘、進用各藝術類科專長教師授課。但第一線教師憂心,隨少子化和本土語言成為國高中必修課程,藝術教師在學校的員額和授課時數會受到壓縮;藝術家入校授課的薪資普遍不高,期待教育部透過專款編列藝術教育經費,紓解藝術教育師資不足的困境。

目前藝術人才進入校園授課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藝術人才取得教師證成為專業教師;一是透過「藝拍即合」或各種藝術扎根、館校合作計畫媒合藝術家入校,並與學校教師合作發展教案。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長容淑華指出,北藝大開設師培中心多年,許多藝術學子透過師培中心取得教師證。她認為,藝術和教育是兩種專業,藝術家必須經過專業教育訓練才能成為教師。但教師行政工作繁瑣、影響藝術人才執教鞭的意願。

台中至善國中輔導主任蔡善閔擔任藝才班教師多年。他指出,少子化浪潮下,教師的員額減少,被第一個犧牲的往往是「非考試科目」的藝術教師。尤其生育率低的虎年學生這一兩年陸續進入國中,少子化浪潮加劇,嚴重排擠藝術教師的員額。此外,國高中今年起必修本土語言課程、排擠到其他課程節數,藝術課程屬「非考科」,比國英數等「必考」課程更容易遭壓縮。

為落實藝術領域課程,教育部表示,國教署將透過相關訪視及會議,請地方政府督導學校落實教學活動正常化,且應避免同班考科任課教師配課藝能及活動課程。另將「專長授課比率提高」列入一般性補助款,逐年提升專長教師比率的評鑑基準。

教育部也說,將透過學校藝術深耕計畫、美感體驗教育計畫、鼓勵學校延聘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師實施計畫等三項措施,強化學校與藝術人才的連結。除了讓缺乏藝術教師的學校,邀請藝術家、專業藝文團體協同教學,也鼓勵學校聘用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師,推動融合在地藝術與文化資產。但蔡善閔表示,國高中的兼課鐘點費不高,很多時候是靠家長會的挹注才請得起藝術家入校。

藝術家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