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相談室/素養導向別再考 芬蘭這樣做

聯合報 記者游昊耘/台北報導

台灣新課綱中強調的核心素養、跨域能力,與芬蘭二○一六年提出的新課綱不謀而合。本報專訪臉書粉專「芬紛聊天:芬蘭逐夢上學路」創辦人,該粉專由一位曾在台灣擔任小學老師十多年的媽媽創立,記錄目前就讀芬蘭公立小學的四年級女兒學習日常。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以小學階段來說,芬蘭教育跟台灣最大差別是不重視成績跟分數。芬蘭小學不希望學習是為了追求考試分數,女兒就讀的學校在小三以前都採質性評量,避免考試。小三以後有小考,但沒有期中、期末考,更不會列出班級排名。

芬蘭的考試只會以答對題數代表分數,不會以一百分或六十分比較分數優劣。有些考卷還會劃分題型,從最簡單的直觀題目、閱讀理解題,到高層次的思考題目,三種類型的題目各答對幾題,讓家長了解孩子學會什麼。

老師也不會用分數評斷學生表現優劣,避免同儕競爭與比較。他們會把考卷親自發給每位小孩,不會刻意在課堂上念出考卷分數,你的學習表現、學習進度只有自己看得到。如此一來,學生就不會因成績不好失去自我認同感,也能看到彼此不一樣的優勢。女兒放學回家,會分享A很會唱歌、B很會打球、C認識很多植物,她不會跟我說誰多聰明、誰多會考試,孩子的多元興趣被肯定,自然會愈來愈有自信。

台灣很難放下對分數的執念,跟教育制度設計、整體社會氛圍有關。芬蘭到升大學才有全國統一的標準測驗;台灣很多孩子小學很快樂,但接著為了升上明星國、高中,不得不面對教育體制設計的全國統一標準考試。

我沒辦法跟台灣家長說分數不重要,因為學生和家長就是要面臨很多大考小考、要升學。在這個氛圍下要怎麼跟他們說不用在意分數?現在談素養導向,但還是在「考」,不是說考試要完全拿掉,但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值得思考。

▍延伸閱讀:

【教養指南】考卷不寫分數只說對幾題 台灣家長的芬蘭在地觀察

芬蘭 小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