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論文鎖IP 挨批學術倒退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碩博士論文基於專利、技術發現、特定敏感議題,會限制數年內「暫不公開」,但近期不公...

某些碩博士論文基於專利、技術發現,或是特定敏感議題,數年內「暫不公開」,但近年愈來愈多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碩博士論文全文被鎖住,甚至出現「鎖校園IP」,也就是限研究生校內師生才能查閱的新限制條件。多數學者認為,學術應該是開放而不是封閉,鎖論文是學術倒退的發展。

教育部回應,各校不應有針對特定對象開放的規定,大學對於不公開或延後公開論文的審核機制是否健全,將納入核定各學年度碩博士班招生名額的參考依據。教育部前部長吳思華則建議,為提高研究生公開論文的誘因,學校應將公開的博碩士論文列入老師學生的研究發表成果,未公開者不計。教育部規定,碩博士論文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申請延後公開以一次為限,延後公開合理期限最多不超過五年。

「學術應該開放而不是封閉。」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包正豪說,研究論文就是要讓學術界和社會大眾理解或認識特定研究議題,但現在「鎖論文流行」反其道而行,令人難以理解。跨領域時代來臨,還在鎖論文,是學術倒退的發展。

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說,以專利、技術發現,或特定敏感議題等為理由都是藉口,如果真有技術突破,寫論文階段就可先去申請專利。尤其有些研究所要求畢業前要論文先發表,都已在期刊發表,為何還不公開?

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劉宏恩說,整體學術研究要能進步,要靠公開發表才有辦法進行討論對話,何況學生寫論文時,參考許多其他人的公開發表文獻,結果自己完成論文後卻不願同樣公開發表回饋於學術社群。

張瑞雄說,論文限制公開的,都是因為怕被查水表,沒有人的論文是完美的,或許有錯字、有引用別人的話卻忘了列入參考資料,或根本抄襲等,能不公開多久就盡量不公開,免得被找麻煩。國家圖書館則說,有些研究生不希望論文在網路上被隨意下載,才會限校內開放。

教育部說,依學位授予法規定,延後公開原因僅限「涉及機密、專利事項或依法不得提供」三項,各校不應設下針對特定對象開放的規定。

教育部 圖書館 抄襲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