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人生 童注音學不好求矯正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校園上課一律都要戴口罩,不過卻也可能出現講話不清楚、看不到嘴型的情況,...

疫情期間,外出、上課一律都要戴口罩,不過卻也出現講話不清楚、看不到嘴型的情況,對於正在學講話的孩子影響很大,想透過視訊學語言,卻因網路不穩,嘴型跟聲音對不起來,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職能治療師廖笙光表示,今年確實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學不好注音符號,到診矯正。

小孩學習「講話」除了聽之外,還需要用眼睛看、模仿嘴型。廖笙光說,大人戴上口罩,孩子看不見對方嘴型,導致孩子音韻辨識發展不好,確實發現這陣子,孩子說話清晰度跟拼音學習都比較慢,前陣子也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注音符號學習不好,發音有問題,到中心求治,這是以往較少見的案例。

他舉例,孩子「ㄢ、ㄣ、ㄤ」不分的情況增多,家長更在家教到火氣大,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用心。實際上,不是孩子的問題,只是相近音容易混淆,戴上口罩學習時,又更聽不清楚。

此外,疫情期間,有很多語言線上課,家長也要留意學習效果。廖笙光說,因網路不穩,孩子看到的嘴型,和聽到的不一樣,也會出現學習混淆,可能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楊逸飛說,三到五歲正是需要大量聽故事的時候,幼教老師常需要透過誇張的臉部表情表達故事情感,但戴著口罩說故事,孩子聽故事時,似乎沒有那麼專注了。

兒童職能治療師俞廷瑋也發現,有些孩子因觸覺敏感,會過度關注口罩在臉上不舒服的感覺,造成專注力不足;有些孩子則容易受同儕口罩上的可愛圖樣,影響學習穩定度;而在動態遊戲中,又容易因跑、跳、爬的動作造成口罩滑落,影響動作學習及表現。

廖笙光建議,家長在家跟孩子說話時,可以盡量放慢速度,讓口語清晰,多跟孩子講話,另外,多增加聽覺察覺練習,如重複複誦句子「十四、四十」、「水餃、睡覺」等,都會有幫助。楊逸飛說,由於疫情不明朗,預期還會再戴口罩一段時間,家是唯一不用帶口罩的場所,家長得花更多時間,才能弭平孩子學習的落差。

口罩 疫情 治療師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