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回離島教書 熱血英文師被學生一句話敲醒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即時報導

羅揚翔是金門縣烈嶼國中教師,大學畢業後帶著雙語教育的滿腔熱血返鄉任教,曾因學生一句話,差點粉碎他對教育的崇高理想。他調整教學方式,努力回應學生需求,與學生一同摸索。

羅揚翔今年廿六歲,父母都是小金門人,他國小到高中都在大金門讀書,與多數金門小孩的求學路相仿。高三那年,他靠學測成績取得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公費生資格,他說,公費生只能靠學測一次上,「交答案卡就像把人生交出去」,暫別家鄉赴本島求學。

大學畢業後,他申請到菲律賓當僑教替代役,從實習到當兵,教得是高中與國小,回國後分發到烈嶼國中當英文教師。羅揚翔能用英語流利教學,但他分享,自己不是從小到大就「非常英文」,他按部就班,跟著學校老師進度慢慢接觸英語。成為國中老師後,他轉換身分,帶著孩子走他走過的路。

不過,學校是小島中的小島,作為特偏地區的教師,羅揚翔常面對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文化資本不夠、行為與心理狀態的議題。他還記得第一個月在學校上英語課時,他努力採全英文授課,在用英文詢問學生問題時,一個趴著的學生卻不耐煩地用台語回嗆「莫佮恁爸講英文」,這句話也對懷抱「英語教學應該要有的樣子」與期待「提供給偏鄉學生最好的資源」的他,飽受沉重一擊。

事件發生後,羅揚翔調整教學方式,盡量給學生英語情境,另方面他也努力和學生建立關係,聯絡簿上的學生心情,他總能回上滿滿一頁;他也實際到每位孩子家中訪談,了解家庭境遇,遇到中輟高風險的孩子,他告訴學生「你曠課在家,我就會騎車去把你找回來」,要把每個孩子都拉回來。

但學生缺少在家學習的動力,課堂外也缺乏英語文化刺激,步出校園,學生只能在路牌上看見英文,英語力進步有限。且偏鄉教師流動率高,教育缺乏一致性,很多時候會教到「後母班」,光重新與學生建立默契、規訓,常花上不小心力,學生也不一定領情,要再談到學科教學,又是另門大學問。

烈嶼國中英文教師羅揚翔畢業後返鄉任教。圖/羅揚翔提供

羅揚翔現在是七年級班導師,也是學校的英文、閱讀推手教師。訪談當日已接近晚上九點,電話筒另一端還能聽見下課鐘聲,他不諱言,偏鄉學校事務龐雜,要備課、處理考卷,有時甚至要留校督導學生,常忙到深夜才回家,但人不可能永遠熱血青春,他與學生一同摸索教學路。

金門 偏鄉學校 學測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