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大學董事會推選 教團批教育部遊戲規則錯了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康寧大學正進行公益董事遴選,進入候選名單以台北醫學大學最多,除一個「群組董事」由北醫大組成,另在十九名「個人董事」中,有七人在初選中獲九票高票,其中有幾位是北醫大教授,展現勢在必得之姿。外界預料,北醫大有機會掌握康寧大學公益董事會。

有教師團體批評,教育部一開始的遊戲規則就錯了,甚至要求董事們在報名做出捐資承諾,無疑是公開買賣席次;也有人認為,以正當方式角逐席次都應給予肯定,重點在於捐資數額或募款計畫能否兌現。

教育部表示,若有民眾針對康寧董事候選人提出檢舉,部裡會請康寧董事推選小組進行討論;北醫大也透過聲明表示,參與康寧大學「群組董事」遴選,均按照學校程序,並經北醫大校務會議及董事會通過;至於外傳有北醫教授參與「個人董事」候選,北醫大強調「個人董事」均為個人意願。

「遊戲規則一開始就錯了」,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直言,公益董事不該出現特定財團,或是私立學校相關背景的人,應該「純社會公正人士」。且教育部創造「群組董事」,讓權力集中,甚至還要求董事們在報名做出捐資承諾,根本就是公開買賣席次,相當荒謬,直言「這不會是政府該做的事情」。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表示,私校董事會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絶對多數才能決定重大議案,但康寧大學「群組董事」依規定最多只能取得6席,不到全數13席的一半,策略上群組董事鼓勵個人競逐六席個人董事,已不足為奇。且教育是公益事業,若能以正當方式角逐席次,都應給予肯定,重點在於承諾的捐資數額或募款計畫是否能兌現,考驗推選小組的眼光與智慧。

康寧大學正進行公益董事遴選。本報系資料照片

尤榮輝提到,私人辦學表面上是公益事業,但掌握董事會就等於握掌了數十億的校產及治校權力,私校董事席次就如同「魔戒」,一旦被利慾薰心的人取得,教育就敗壞,學校會變成私人提款機。教育部也要「興利」與「防弊」,選出有募款能力、正直誠實的良心董事,另也建議教育部加派公益監察人進入康寧。

北醫大 教育部 康寧大學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