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下 企業稅務治理與ESG之連結

聯合新聞網 會計研究月刊

【文.陳彩凰、林嘉彥、廖月波】

ESG 議題持續受到全球關注,成為衡量企業行為標準,企業在擬定ESG 策略及方案時,無法忽視稅務治理之關鍵,藉由歐盟開徵碳關稅之時,建立高透明度的稅務架構,並於永續報告中敘明稅務影響,是彰顯企業落實 ESG 的具體作為的最佳時機。

ESG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及公司治理 (G;Governance)的縮寫,不同於毛利率、每股盈餘、資產報酬率等財務報表數據,ESG為評估企業能否永續經營之重要非財務資訊,受到全球重視,相關訊息的揭露成為供應鏈上下游廠商是否合作、投資人是否投資之重要參考依據,而消費者、員工、主管機關、非政府組織(NGO)等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關注及監督,讓業者有不得不履行ESG責任之使命。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強化非財務資訊揭露,自今(2023)年起,要求實收資本額達新臺幣(以下同)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應編製和申報永續報告書。

面對氣候變遷,我國已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於今年 2 月 15 日公布;在碳費徵收方面,亦將於今年底前完成所有徵收法制,於明(2024)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除了寓禁於徵的制度外,我國有哪些對減碳、環保之租稅優惠措施及尚待釐清之稅務議題?永續報告書上應揭露哪些稅務議題?本文將重點說明如下。

如何在永續報告書上

揭露相關稅務議題

履行納稅的義務,不僅為稽徵機關所關心,相關利害關係人亦應被充分告知。在國際反避稅潮流以及後疫情時代,各國面對各項紓困措施後,隨之而來的是財政困窘、反避稅措施,以及租稅查核之強度增強。近年來諸項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議題高漲,將影響企業之供應鏈及潛在的風險,因此,企業應提升稅務部門之高度,參與企業的轉型,建立完整稅務風險管理架構,可參圖一為永續報告書之稅務治理議題 6 個面向。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之呈現

以歐盟今年 10 月即將實施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永續報告書相結合為例,首先,公司應訂定稅務治理架構,組建跨部門團隊,審查 CBAM 對企業是否有重大稅務風險?審視其全球供應鏈以確定 CBAM 的潛在影響。非以避稅為目的考量, 檢視公司產品是否在CBAM 的清單上?而非以修改關稅編碼(CN Codes)以規避進口關稅,如果已經辨識有重大稅務風險,企業內部應思考建立溝通管道及稅務風險監控層級控管。其中,稅務團隊要能預擬移轉訂價模型如何在企業實體及稅務管轄區間,分配與 ESG 項目相關的收入與損失。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5月號】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