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3、展望2024:台灣半導體兩大發展商機環繞「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

聯合新聞網 北美智權報

【撰文╱攝影: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上旬舉行了第36屆MIC FORUM Spring《開擘》研討會,在「半導體產業布局」單元,分別由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彭茂榮、產業顧問兼組長潘建光、以及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鄭凱安分享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包括市場回顧與展望、供需分析、主要應用產品、終端市場需求,以及先進封裝關鍵技術發展等等,並同時發布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觀測。總的來說,2023年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雖然下半年有望回溫,但春天應於2024年才會降臨,業者宜審慎以對,掌握技術發展趨勢並提早布局。

MIC產業顧問彭茂榮表示,2023年將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預估全球與台灣半導體皆呈現衰退,全球市場衰退3.1%、台灣IC產業衰退10.5%,2023下半年比上半年回溫,須持續觀察全球總體經濟變化與下半年需求復甦力道,景氣循環春天要等到2024年。展望未來,台灣半導體發展機會將與「數位轉型」、「永續發展」兩大全球浪潮密切關聯。

MIC產業顧問彭茂榮

2023全球半導體規模5,566億美元 台灣產值預估3.95兆新台幣

觀測全球半導體市況,資策會MIC預估,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為5,566億美元,主要為外部環境負面因素持續,消費市場買氣不佳、拉貨力道疲軟,從終端、系統廠到半導體晶片產銷供應鏈業者均面臨庫存水位過高的問題,庫存去化持續影響2023年全球及台灣半導體表現。長期來看,5G、HPC、AI、車用、物聯網等應用,將持續推動對半導體元件的長期需求力道。

圖1.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 2011 ~ 2024 (F)

綜觀台灣半導體產業,2022年面對消費性終端需求的快速滑落,下半年IC設計和IC封測成長不如預期 (僅分別成長1.9%和6.2%) ,而記憶體則受到更重大衝擊,大幅衰退23.8%,惟在晶圓代工高成長帶動下(成長41.1%),全年產值仍能維持雙位數正成長(成長18.8%),突破新台幣4兆元。

彭茂榮指出,半導體產業邁入2023年即開始進入庫存調整階段,IC設計與記憶體產業面臨需求滑落、供過於求的困境,預估將分別衰退20.3%及衰退32.5%。另一方面,晶圓代工也從持平成長下修至衰退6.6%,連帶影響IC封測預估需求衰退15.5%,均不利於2023年整體營運。在2022年基期較高及消費性電子為主的晶片產品影響下,預期2023年產值將呈現雙位數負成長(衰退12.6%)。

圖2. 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變化 2015-2023(F)

數位轉型、永續趨勢持續發酵  異質整合封裝與第三類半導體興起

面對全球政經環境紛擾不斷,台灣半導體的下一步應如何布局?資策會MIC認為,數位轉型、永續發展將驅動未來商機。首先,隨著數位轉型驅動終端應用需求,更講求高效能、多功能、智慧化、客製化與輕薄短小,異質整合封裝的重要性因而提升,因其可實現不同性能、功能晶片於一個封裝內部高度互聯,進而提升整體系統性能、功耗與成本效益。其中,先異質整合封裝是進封裝領域的關鍵技術;MIC觀察到先進封裝技術與應用發展已走向聯盟化,許多台灣廠商皆參與其中,積極投入異質整合布局。

圖3. 在數位轉型趨勢下,終端應用需求更高效能與多功,異質整合封裝重要性突顯

而第二大商機則是與永續風潮有關,未來終端應用越來越強調節能省電、產品效能、綠色節能與淨零碳排,而第三類半導體耐高溫、耐大電壓、高頻率,且具有降低功耗與縮小體積等優勢。資策會MIC指出,未來淨零碳排主要三大市場為「零碳排交通工具、綠色能源、節能產品」,以上3者將加速第三類半導體的興起。台灣目前於第三類半導體領域仍以晶圓代工為主,由於市場快速成長,國外大廠委託台廠代工,台廠同步擴產,預期2023年產能陸續開出,將帶動上游設計與下游封測,有助於未來台灣第三類半導體產值成長。

圖4. 「零碳排交通工具、綠色能源、節能產品」,3者將加速第三類半導體的興起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33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