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悲劇不是特例!營造業職災死亡居冠 工地為何比工廠更常出意外?

聯合新聞網 天下雜誌
營建工人處在高風險的現場作業環境。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文.康陳剛】

台中建案施工意外砸中捷運釀成1死10傷悲劇,回顧過去10年統計數據,營造工程業職災死亡人數七度居冠,高過有3倍多從業人數的製造業。我們能避免意外繼續發生嗎?

5月10日中午12點半,架設在台中興富發建案文心愛悅屋頂的塔式吊車正在進行拆除作業,不料吊臂突然失衡,從31層樓高度墜下,砸中一旁台中捷運軌道隔音牆。40秒後列車開動,撞上橫亙在軌道的吊臂,造成1死10傷的重大意外。

與死亡相伴,可說是台灣工地的常態。

根據勞動部職業災害給付統計,過去10年,營建工程業的職災死亡人數,年年都在60人以上,其中有7年居各行業別之冠,其餘3年則僅次於製造業。

去年的給付統計中,就有237人死亡,營建業佔其中74人,高達三成,是各行業中最高的。若以整體來看,台灣去年全年共有320人因職災死亡,營建業就佔156人,比例將近五成。

進一步解讀數據,死亡數字長年居一、二名的台灣製造業與營建業,前者從業人員約有300萬人,後者則只有90萬人。人員基數更小的營造業,職災死亡人數卻屢屢超越製造業,原因何在?

兩大因素,讓工地比工廠更危險

首先是工作場域的高變動性,讓意外更容易發生。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組長林志展觀察,營造工地是要「從無到有」一層一層向上興建,每週、甚至每天的工作場域和路線,都會隨著建築進度而改變,若管理不當或人員操作不慎,就會增加重大傷亡的可能性。

相比而言,工廠有固定的工作場域、機械設備和操作流程,員工能在單一環境中熟悉一套工作模式,也會減少因操作不熟悉而導致的意外。

也有營造公司負責人透露,每塊基地的環境、天候和工程設計都不同,變動性高是營造產業的屬性使然,也經常遇到因天氣、預算或其他因素耽擱工期,導致後續必須趕工,就可能讓現場人員更容易疏忽應做的防護措施。

另一原因,則和工地慣行交付承攬、層層轉包的運作模式有關。

要將一棟建築興建完成,除了大營造廠肩負重任,還有泥作、綁鋼筋、釘模板等所謂的「專業包」。

由於各項工種性質和進場施作的時間都不同,即使是甲級營造廠也不會自雇這麼多人力,多是發包下去,且大包商之下還有小包商,一塊工地有十多個「頭家」是常態。

豐譽聯合工程董事長謝佶燁指出,即使每個工班首次進場前,都要依規定先做安全教育訓練,每日上工前也要再做危害因素告知,但新進場的工班對工地環境相對陌生,再加上包商經常要配合工地進度,調度臨時人員支援作業,又更增加事故發生的機率。

此外,隨著工程進度推展,不同工種、不特定人員會陸續進入工地施工,來自不同的包商,也讓工地比起固定人員、同屬一家公司的工廠,有更多安全衛生管理上的困難。

避免意外,需要落實職安制度

因為行業特性使然,營造業放眼各國也都屬於高風險行業,必須透過健全的職安制度來改善現況。

林志展指出,目前職安署針對無一定雇主的勞工,已有「台灣職安卡」制度,即使沒有接受固定雇主辦理的教育訓練,仍須接受6小時的安全衛生知識訓練,才能上工。

而職安署與地方勞檢處,也會定期進行工地勞動檢查,確保營建設施安全性,以及工地是否有確實辦理教育訓練。

不過,營造公司主管透露,職安卡制度貫徹不易,以現場經驗來看,持有職安卡的勞工僅有約六成左右。

此外,雖然工地勞檢若發現違規,將可開罰營造工地最高15萬元;但實際上,如果工地若沒有重大違規,檢查單位大多只會開勸導單,以柔性勸導代替硬性開罰。

若要改善工地職災現況,除了事後罰款,更重要的是事前就要從工地的規劃、施作到督導,優先考量到人員安全。

謝佶燁認為,根本之道必須是工程業主要更重視安全,而非發包給施工廠商就結束,且提列安全預算,從案場規劃設計階段,將實際動工使用的鷹架、欄杆,以及衛生安全人員等納入評估,再者,工程進度也要在合理條件下進行,並負起督導責任。

謝佶燁指出,目前業界大多不會在規劃階段,請顧問公司進行安全評估,因此像是實際需要2到3層鷹架的工程,可能只會編列1層的費用,無形中增加工安風險。

「其實以多數建案的量體來看,多出這些成本影響並不大,卻能有效提升施工安全,」他觀察,營造業界已出現加強事前安全評估的聲浪,但要落實仍需要時間發酵。

此外,營造廠也能透過改變工程設計和工法,像是增加預鑄建材、施作機械化比例,減少人力進行風險較高的現場作業,或是引進感測設備、影像辨識、空拍機和建地模擬等,強化人員施作前參考,預防因不夠熟悉案場而造成的意外。

造成台中捷運意外的詳細原因,檢方及職安署仍在調查當中,王幼玲、王麗珍、葉宜津等3位監察委員,也已申請主動調查,從塔吊承包商、建商、中捷公司到市府各局處的責任歸屬,都將是調查重點。

個案肇因與責任必須追究,不過該如何減少整體營造業的意外發生,讓從業人員和民眾都能更加安心,也會是公部門與業界今後必須更加正視的問題。

【延伸閱讀】

曾被戲稱為養老院 IC設計大廠智原選對利基戰場,奪營運績效之王

解密台灣企業營運績效!ChatGPT幫你查兩千大最新榜單

富邦分紅保單該買嗎?金控獲利王睽違13年商品,4點入手建議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處在最脆弱時刻」開發商為何紛紛撤出台灣?

侯友宜出線|即時解析:藍營最強母雞的5大挑戰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留言